《西江月·梅花》這首詞寫于1096年,是蘇軾被貶惠州后,為悼念陪伴多年的愛妾王朝云而作。
西江月·梅花
蘇軾(宋)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幺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這首詞上闋贊揚嶺南梅花的仙氣,梅花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這它有仙風玉骨。它的仙姿,引起了海仙的愛慕,于是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就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
下闋通過贊美梅花的艷麗多姿,來寫朝云天生麗質。嶺南梅天然潔白的容貌,不需要用鉛粉來裝扮;嶺南的梅花謝了后仍然絢麗多姿。末句蘇軾慨嘆愛梅之情已隨曉云而去,已不再夢見梅花了,進而感謝朝云互為知己的情誼,點明悼亡的主旨。
王朝云,錢塘人,自幼父母雙亡,淪落為一舞伎。蘇軾同情她的不幸身世,便讓他在家中作侍女。
朝云天生麗質,而且聰慧多才,有一股清新脫俗的氣質,被蘇軾視為生命中的紅顏知己。兩人在舉手投足之間,便知對方的心意。蘇軾曾說:“知我者,唯朝云也。”
1094年,蘇軾被貶惠州時,他的第二任妻子王閏之也已去世,只有朝云一人隨他同行。然而,紅顏美人多薄命,兩年后,朝云就因病香消玉殞,年僅34歲。
朝云死后葬于惠州西湖孤山。東坡不勝哀傷,親撰墓志銘,并寫下了《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題棲禪院》等詩詞,以寄哀思。
蘇軾所寫詩詞,常引起朝云動情。蘇軾遭貶時,王朝云唱起了“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古人認為芳草為柳綿所化,枝上柳綿吹遍天涯,芳草也就為天涯而生,朝云唱到這里,想起蘇軾被貶而淪落天涯時,就忍不住低聲抽泣。
蘇軾于是笑著勸慰她:“我正悲秋,而你又開始傷春了!”
蘇軾一生命運多舛,從黃州到惠州再到儋州,一個比一個偏遠。但上天讓他遇到了王朝云這樣的紅顏知己,也算是最好的補償了。不管蘇軾漂泊在哪里,朝云都無怨無悔地追隨著。她細心地照料著蘇軾的生活,比如做出了名菜“東坡肉”;同時,閑暇之余,她又能和蘇軾吟詩作畫,共度歲月靜好。
蘇軾被貶嶺南時,已是垂暮之年,而且嶺南四處瘴癘,朝云卻始終不離不棄,跟隨蘇軾翻山越嶺,和他患難與共。
在朝云的墓上,蘇軾筑了一座六如亭以紀念她,因她死前所念的佛偈中有“六如”之詞,并親手寫下楹聯:
不合時宜,惟有朝云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只有朝云是最懂蘇軾的,這一份真心,是紅塵中最美的風景。
這首悼亡詞,蘇軾用梅花來比喻朝云,雖然不像前妻王弗的悼念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那樣直觸人心,但是立意巧妙,意境深厚,讓人讀后仿佛看到了美麗高潔的朝云,她的一顰一笑,她的淳樸淡雅,都讓人無比憐愛。
在一個端午節,蘇軾曾為朝云寫下過“佳人相見一千年”的詩句。
一千年過去了,你們確實相見了,相見在人們的心中。你們的愛,已化作穿越時空的思念,凝結在這些美麗詩詞中,感動著無數多情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