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感恩故事《一杯牛奶》讀后感篇一
四年級的時候我不聽媽媽的勸告,沒有帶水就去了學校。那時正是炎熱的夏天,太陽炙烤著大地。我足足一個上午沒有喝水,到了中午,我已經口渴如焚,在學校里到處問人要水,有的'說,水全都喝完了,有的說,也沒有帶,還有的說,為什么給你。眼看太陽都照到頭頂了,我還沒有問到水。
我的口里像有一個東西卡著,什么也吃不下去,我滿腦子都是水,心想,如果人不要喝水的話,就不會死去成千上萬的人。我軟趴趴地睡在桌子上,眼睛好像出現幻覺:天上的云黑了,對面的教學樓黑了,整個世界都黑了……就在這個時候,一杯牛奶落在我到面前。
我拿起牛奶,一個勁地往嘴里送,我津津有味地喝著,我提起頭來,正要說一聲謝謝,才發現,他是我的死對頭“小龍”,我一臉驚訝。
以前我們常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打成一片,我也經常把他的筆給扔了,他也把我的書撕了,可是今天他把自己每天喝的牛奶給了我,我的鼻子酸了,我用力使自己不哭出來,我的心里一直想說謝謝你,可是剛想說,又把話給咽了下去:“我……”“不用謝了!”我看著他黑黑的臉,兩行眼淚也不知不覺的流了下來:“對不起,小龍。”“哭什么,我們是最好的朋友。”
雖然在生活中牛奶隨處可見,可這一杯牛奶溫暖了我的心。
感恩故事《一杯牛奶》讀后感篇二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句諺語在生活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銜環結草,以恩報德”的佳話更是傳遍大江南北。然而,這“涌泉相報”與“以恩報德”的本質、源頭,還是那一個永遠撼動心靈的詞匯——感恩。今天,我在無意間閱讀了一篇蓋涵生活哲理的故事——《一杯牛奶》,讀后感觸頗深。
《一杯牛奶》講的是一個生活貧寒的男孩與一位女子的故事。男孩為了攢夠學費而推銷產品后,又累又餓,準備向下一家討口飯吃。為男孩開門的女子不計報酬,給了男孩一大杯熱騰騰的牛奶,男孩感激萬分。數年后那位女子得了一場重病,而當年那個男孩已成為大名鼎鼎的霍華德·凱利醫生,一眼就認出了那位曾幫助過他的大恩人。在他的關照與努力下,手術成功了。當病人接到醫藥費通知單時她不敢看,因為她確信,治病的費用將會花去她的全部家當。最后,她還是鼓起勇氣,翻開了醫藥費通知單,旁邊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輕聲讀了出來:
“醫藥費——一滿杯牛奶。
霍華德·凱利醫生”不禁,讀后,我哽咽了……就這樣,很長時間,心靈真的在那一刻被撼動了,我似乎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時的女子的吃驚表情。無論她還記不記得那個男孩……不,她一定記得,因為即使她把一杯牛奶看做微不足道的事,但如今霍華德·凱利的感徹人心的對曾經恩人的感恩,必定引起這位女子的回憶,現在,她永遠都不會忘卻……
在讀這篇故事之前,真的,感恩離我好遠,它在我心中,只是一個虛有的名詞,不過嘴中常提起罷了。但這個故事……要知道,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富有渲染力的故事。它使我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感恩是一種生存處事的哲學,是我們的心靈更加寬容;感恩是一種表達精神、歌唱生活的方式,讓我們來表達我們對五彩生活的無限熱愛;感恩是一種詮釋,詮釋一顆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的心靈……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要學會感恩,為自己所得到的而感恩,為他人所給予而感恩,感謝一切生靈,同時,也要感謝生活的付出。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在為我們付出著。從小,父母的養育之恩就伴隨著我們,是我們沐浴著親情之光。漸漸長大,老師的教育之恩將我們洗禮,使我們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將來,是感恩之心長存于我們心中的人又會有更多,所欲,我們要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并且還要去感恩別人。就拿我們生活中最親近的人——父母來講吧,在父母下班回家后,可以為父母沏一杯使之神清氣爽的茶,或是親昵的幫他們捶捶背,這一點我們看似舉手之勞,平平常常的事,都會使養育我們多年的父母十分激動、欣慰,并且覺得我們長大了,知道感恩了。
其實,我們一直在感恩中成長……
在感恩中成長,一杯牛奶,溫暖了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