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樂毅率領六國聯合國大軍,所向披靡,橫掃齊國70余城,攻克齊都臨淄,齊愍王逃到莒城而喪生,齊只剩莒、即墨兩城未下,滅齊只有一步之遙。就是這一步之遙,樂毅走了五年,終成遺憾。這是因為樂毅碰到一個強大的對手,史上最強的城管田單。
《田敬仲完世家》記載:
襄王在莒五年,田單以即墨攻破燕軍,迎襄王於莒,入臨菑。齊故地盡復屬齊。
田單憑借即墨區區小城,完成破燕數十萬大軍的圍困、迎回新王、收復失地的壯舉。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田單列傳》給予了詳細的記載。
剛翻開《田單列傳》,我為孫臏打抱不平了,同為齊人,“孫子臏腳,而論兵法”,在逆境中為理想而崛起,殺龐涓成功復仇,助推田齊的強大。但司馬遷把孫臏與孫武、吳起編在一起作《孫子吳起列傳》,而且從題目上根本感覺不到孫臏的存在。
但對一個沒有任何軍事實戰經驗與理論、臨危加官的市場管理員田單,司馬遷為什么單獨給他立傳呢。
讀下去,我明白司馬遷為什么偏愛田單了,因為他愛的是田單的“奇”。
楊雄曾這樣評價司馬遷:
“仲尼多愛,愛義也;子長多愛,愛奇也。”
在司馬子長的筆下,田單的奇思妙想無處不在:
奇技:改造車軸,“傅鐵籠”,保全宗族
田單是齊王田氏宗室的遠房本家,當時是臨淄管理市場的城管,地位卑微不被人知曉。樂毅攻入齊國,長驅直入臨淄。田氏宗室退守莒城,田單帶領宗族逃奔安平。
田單在乘坐馬車奔逃的時候,發現馬車的車軸末端太長,會掛到別的車,車軸受到撞擊會斷裂。安平也不是久留之地,為了下一階段的轉移,他做了實驗,把車軸的末端削平,并做個鐵籠扣上。實驗成功后他就把這項“奇技”推廣到全族:
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
正如所料,燕軍很快打過來了,城墻倒塌,安平人搶路逃跑,由于車軸被撞斷,車子被毀,人被燕軍俘虜。
只有田單宗族人因為用鐵籠包住了車軸,得以逃脫。田單往東逃到即墨。
燕國率軍圍困即墨。即墨守軍與燕軍作戰,戰敗而死。城中不可一日無主,大家認為,安平之戰,田單宗人以鐵籠得以保全,說明田單熟悉兵法。于是擁戴他為守軍,帶領即墨人來抵抗燕軍。
奇計:行“反間計”,騎劫代樂毅,動搖燕軍心
在樂毅圍困即墨期間,燕昭王去世,惠王繼位。惠王與樂毅有嫌隙。田單聽說后對燕王實施了反間計,找人散布謠言:齊王已死,齊城邑沒有攻下的城只有兩座了。樂毅害怕被殺而不敢回去,用繼續攻打齊國做幌子。實際是想聯合即墨和莒的守軍,自己來做齊王。
又散布一條謠言:齊人所害怕的,就是將軍騎劫,他來了,即墨城就毀滅了。
樂毅與騎劫,論軍事才能,一個天一個地。但君臣不和影響了真偽的判斷,燕惠王對以上謠言信以為真,犯了兵家大忌:臨陣換帥。如田單所愿,惠王讓騎劫代替樂毅。
樂毅被奪兵權,不敢回燕國,就回到故國趙國。騎劫代樂毅,燕人士卒多不服,憤憤不平,軍心不穩。時態正朝著田單希望的方向發展。
奇局:“神師”下凡,迷惑燕軍心智
陰陽學家鄒衍在燕國,燕軍對“神仙”比較信服。所以田單布了一個奇局:命令城里百姓每家吃飯的時候必須在庭院中擺出飯菜來祭祀他們的祖先。這樣,奇怪的現象出現了,每當吃飯的時候,守在城外的燕軍都會看到飛鳥在城內上空盤旋,他們哪里知道是食物吸引了飛鳥來啄食。
燕人對此感到奇怪,田單揚言說:”這是有神人下來教導我。”
并對城中的人說:”會有神人來做我的老師。”有一名士兵開玩笑地說:”我可以當老師嗎?”說完轉身就跑。
田單一把把那個士兵拉回來,請他面朝東坐著,自己像以對待老師那樣恭敬地下拜。
士兵恐慌地說:”我欺騙您,實在沒有能力。”田單悄悄地說:”你不要說破了。”就以他為“師”。每當發布約束軍民的命令,一定宣稱是“神師”的旨意。
這樣對內是一種激勵:有神師指導一定會贏;對燕軍就是擾亂心智,瓦解斗志。
奇策:讓燕軍激怒即墨軍民,同仇敵愾
田單在動搖燕軍的軍心,迷惑燕軍的心智上下足了功夫。但覺得,對敵發起反攻,激發即墨城內軍民的斗志,只用“神師”還不夠。為了讓長期困守的軍民振奮起來,田單使出了有些殘忍的奇策:
他對燕軍揚言說:”我只害怕燕軍將所俘虜的齊國士兵割掉鼻子,并把他們放在燕軍前面的行列來同齊軍作戰,即墨就要被攻下了。”
燕軍聽了心想,你田單怕什么,我就做什么。城中的人吃驚地看見,齊國的俘虜都被割掉鼻子,排在隊伍的前面。大家都震驚了,決心一定要堅守住,千萬不要被割鼻子。
田單又對燕軍揚言說:”我害怕燕軍挖掘我們城外的墳墓,侮辱我們的祖先,當會為此痛心。”
燕軍果然中計,挖掘即墨人全部的墳墓,焚燒死尸。即墨人從城上望見,他們憤怒了,流淚哭泣,都想出戰,對燕軍的怒氣增大了十倍。
奇招:向燕軍表示投降,放松其警惕,麻痹其斗志
田單見士兵激起了斗志,反攻的時機到了。親自參加修建防御工事,并把妻妾編在軍隊里,為將士準備飲食,令披甲的士兵埋伏。
另一方面,讓老弱婦幼登城,派遣使者向燕表示投降。圍城五年的燕軍也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都高呼“萬歲!”。
田單又收集百姓的黃金,得到千鎰,命令即墨的富豪贈給騎劫,說:”即墨立刻投降,希望不要擄掠我族的妻妾,讓我們安居。”
騎劫非常高興,收下黃金,答應了他。燕軍由此而更加松懈。
奇陣:火牛陣沖垮燕軍,士兵“銜枚”擊殺
即墨雖然是個小城,人口不足萬人。但即墨是個富庶的地方,被困五年,衣食無憂,還養活了一千多頭牛。
田單在籌劃反攻之戰時,為敵我力量懸殊而絞盡腦汁,突發奇想,組成火牛陣,撕開敵軍防線。
田單命人做了深紅色綢牛衣,上面畫著五顏六色的龍形花紋,把尖刀綁在牛角上,把淋了油脂的蘆葦扎在牛尾上。
田單事先在城墻上挖數十個洞,反攻在傍晚進行。夜晚時分,開洞放牛,再把牛尾上的蘆葦梢點燃,壯士五千人“銜枚”跟隨在牛的后面。
牛尾灼熱,憤怒地沖向燕軍。牛尾上有火把,明亮耀眼,燕軍看見狂奔的火牛全身都是龍紋,被它沖撞得死傷連連。五千人悶聲攻擊燕軍,而城中擂鼓吶喊追擊燕軍,老弱都擊打家中各種銅制器具制造聲響,聲音震天動地。
燕軍非常驚懼,倉皇而逃。齊人誅殺將領騎劫。
銜枚”。是古代行軍時為了防止士兵交談或不由自主發出聲音,引起敵人警覺,而采取的一種強制性約束措施。
“枚”就是形如筷子的小木條或小木棍兒,“銜”是用嘴含。士兵叼著小木棍兒——兩端有時還用繩帶系在脖子上,即便發生意外也不會失聲。
“無帥之兵謂之烏合”,燕軍潰不成軍。田單軍所到之處,解救了被燕統治的人復歸齊國。兵力日益壯大,乘勝追擊。燕軍節節敗退,終于退到了黃河北岸燕國的境內,而齊國的70多座城邑又成為齊國領土。
于是田單迎接襄王到莒城回到都城臨淄。襄王封賞田單,號稱安平君。
對于田單的以“奇技”“奇計”“奇局”“奇策”“奇招”“奇陣”致勝,司馬遷這樣評價: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勝。善之者,出奇無窮。奇正還相生,如環之無端。夫始如處女,適人開戶。后如脫兔,適不及距:其田單之謂邪。
戰爭是用正面同敵人交戰,用出敵不意的奇兵取勝。會用兵的人“出奇無窮”。奇正轉換,像圓環,沒有開始與結束。準備戰斗“靜如處子”,戰斗中“動若脫兔”,說的就是田單。
對于田單的歷史貢獻,司馬遷這樣評價:
湣王既失臨淄而奔莒,唯田單用即墨破走騎劫,遂存齊社稷。
存社稷就是存國家,田單功高至偉,為田單立傳,孫臏當不會嫉妒。
田單以“奇”致勝告訴我們這樣幾點啟示:
【第1句】:人要有理想,不論什么情況下都不能放棄;
【第2句】:聰明才智來自于調查研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第3句】:領導干部要重視“激勵”作用,發掘部屬的潛力。
【第4句】:準備工作做得好不好是工作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