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句】:90年代出生的人在小學階段幾乎都學過這樣一篇經典的散文——那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年幼的我們被背誦全文4個字牢牢地按在教室內,或許調皮一些的還會因此被老師留堂。
于是,那些關于荷花的記憶里除了美麗和芳香,還多了一絲惶恐和唏噓。2010年鳳凰傳奇推出了《荷塘月色》這首歌,隨著悠揚的文字、愉快的節拍,很快就成為了當年的大熱門,據說彩鈴下載超過2億次。
“我像只魚兒在你的荷塘,只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過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一曲《荷塘月色》,清揚悠遠。當熟悉的旋律再次緩緩響起,很多80后、90后都會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雖然已經出品超過10年之久,這首歌依然炸裂,在廣場舞的備選曲目中從來都是必備。
大暑節氣,我們又如約步入了“映日荷花別樣紅、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日子,聞著空氣中彌漫的荷香,禁不住想起那些宋詞里詠荷的作品。
從古至今,我們對荷花的喜歡向來是有增無減。特別是宋朝賦予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人設,那一首一首閃耀在歷史中的荷花詩詞,就是最好的證明。
今天就選取了最為廣泛流傳的6首歌詠荷花的宋詞,每一首都很經典、都很美麗,究竟哪一首才是占據你心中C位呢?看完之后自見分曉。
【01】從荷花看到世間繁華如夢
《望海潮?東南形勝》宋?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柳永之詞,委婉而又深入人心。這首詞是他詞中的另類,是一首拜謁詞,是柳永趕赴開封考試路過杭州時給當地官員寫的,目的是希望對方多多推薦自己。
如果換了當下的我們,這其實就是寫一封自我推薦的信,大多數人都會寫得干巴巴。但柳永不愧是才子,這樣一首拜謁詞竟然被他寫成了杭州這座城的城市名片,一直被沿用了1000年。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他筆下的荷花,僅寥寥幾句,就連綿十里,無盡風情。在這樣熱鬧的場景里,荷花雖為陪襯,卻也是必不可少的角色。
這美了十里的荷花,把北宋初年的繁華如夢寫得如此唯美,不用去看那些琳瑯商鋪、不用去查賦稅田畝,就能很自然地感知到那一段繁華是如此真實和美麗。
據說直到南宋末年,少數民族的領袖們都還被這首《望海潮》所影響,從來期待著能到杭州一游。直到蒙元攻入南宋都城,他們不僅感嘆果然如柳永詞下所寫。
從荷花看到繁華如夢,這是柳永在杭州時的感受:十里荷花連綿不絕,這背后站立著繁華的經濟做支撐。
【02】從荷花看到命運無常
《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宋?蘇軾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這首詞是蘇軾在杭州通判任上與當時已80多歲的有名詞人張先(990-1078)同游西湖時所作,他把賞荷的情趣緊扣入聽琴中,從多方面描寫彈箏者的美麗與音樂的動人。詞中將彈箏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與景色相映成趣,音樂與山水相得益彰,在對人物的描寫上,作者運用了比喻和襯托的手法。
那時候的蘇軾還沒有走到命運的窮途末路,但冥冥之中卻對命運無常有著深深的感悟。或許是身旁至交的垂垂老矣,或許是西湖風景的變幻無常,他在美景中看到的卻是一種缺憾——人不見,數峰清。
同樣是在杭州西湖,蘇軾不像柳永看到十里荷花,而是零碎的一朵——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雖然一樣很美麗,卻顯得很是清瘦。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多年以后他參透了這種命運的無常,最終釋然也成就了有趣的靈魂。荷亦是如此,可以豐盈也可以寥落,可以搖曳也可以枯敗。
從荷花看到命運無常,這是蘇軾在游湖時的發現:一朵芙蕖稍顯冷清,這背后映射著命運的變幻做主線。
【03】從荷花看到思鄉日切
《蘇幕遮?燎沉香》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坐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周邦彥被聘為大宋音樂的首席教授,更是被眾多大家公認為“詞的集大成者”,他在宋詞的創作上自然是頂尖中的頂尖。這首《蘇幕遮》對荷花的傳神描寫被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為寫荷之絕唱。
周邦彥巧妙地將思鄉情緒融入其中,更是讓人折服。整首詞以寫雨后風荷為中心,由此而引入故鄉歸夢。作者面對著象征江南陂塘風色的荷花,很自然地將思鄉日切的心情切入其中,在結尾用“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古人也稱荷花為芙蓉)再次將上下片聯成一氣,融景入情,不著痕跡。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忘不了的故鄉,它是家,是歸宿。就像周邦彥少年成名,一直在他鄉為官從政,卻無法離自己深深想念的家鄉再近一些。愿我們走過半生,終不必背井離鄉,能與妻女一塊,共享天倫。
從荷花中看到思鄉日切,這是周邦彥在汴京羈旅的惦念:一一風荷深夜如夢,這背后隱藏著故鄉的深情做依托。
【04】從中看到深情難離
《念奴嬌?鬧紅一舸》宋?姜夔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這是南宋詩人姜夔的一首詠荷詞,詞中對荷塘景色的描繪把讀者帶到了一個光景奇絕清幽空靈的世界。官方的解讀都說:姜夔以這首托物比興的詠物詞借寫荷花寄托了他對自己的超凡脫俗的生活理想的追求。我卻依然覺得,在詞中不乏對的愛情的表達,流露著深情難舍又不得不分開的無奈。
姜夔的一生在生活上而言是落魄的一生,在愛情上卻是收獲滿滿的一生。早年間他在合肥遇見了一對親姐妹,彼此一見傾心,卻因為沒有經濟基礎始終無法實現共同生活的愿望,只能是望月興嘆“淮南皓月冷千山”。
后來他在范成大府中結識了歌女小紅,兩個人在江湖之間酬唱頗多,走過了““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的戰后揚州。
姜夔一生襟懷清曠,他寫“意象幽閑,不類人境”的荷塘, “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這不簡直是一場富有詩意浪漫的深情熱戀嗎?今日的荷花雖然絢爛,但總有一日會枯敗入秋,到那時還不是“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像極了有緣無份的愛情。即使明明知道不會有結果,卻絲毫不損耗當下的美麗。
從荷花看到深情難舍,這是姜夔在揚州漂泊的寄托:舞衣易落深情不老,這背后佇立著深愛的相守做橋梁。
【05】從荷花看到歲月靜好
《憶王孫?夏詞》宋?李重元
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沉李浮瓜冰雪涼。竹方床,針線慵拈午夢長。
李重元一共寫了4首《憶王孫》,分別以女子的口吻述說四季景色,抒發相應的情感。這一首夏詞,先寫小池塘里,風中的水草獵獵有聲,雨后的荷花更散發出沁人的芬芳,使得滿院都是荷花的香味。
炎熱的夏季,下一場雨已經很是難得,更何況還有冰鎮的瓜果可以清熱解暑,再美美地睡上一個午覺,多么恣意逍遙啊!
風中的水草獵獵有聲,雨后的荷花更散發出沁人的芬芳,使得滿院都是荷花的香味。
其實我們一生所追求,又何嘗不是“閑逸”二字呢?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詩中這樣靜好的日子,是不是像極了你如今的生活呢?
從荷花看到歲月靜好,這是李重元在閑逸中的挖掘:過雨荷花清涼自來,這背后憑借著沉浮的無畏做資本。
【06】寫在最后的漁人物語
同樣是在宋朝,周敦頤祭出了吟誦荷花的千古第一文章《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荷花,是花中君子。喜愛荷花的人,自然也是人中君子。
柳永從中看到了世間繁華,他最后也不曾走進其中,但繁華不曾減少一分;
蘇軾從中看到了生命無常,他幾度沉浮終將釋然,讓無常成為了生命的光彩;
周邦彥從中看到了故鄉難舍,他故土難回羈留官場,把思鄉繪做了最美的畫圖;
姜夔從中看到了愛情難圓,他幾段感情都遺憾收場,將深情寫進了最哀的情詩;
李重元從中看到了歲月靜好,他身處亂世唯能守住心靈的安寧,于是他的內心一片靜好。
關于荷的宋詞佳作還有很多很多,但以上6首是精品中的精品,至于在你的心中究竟哪一首才是C位可謂是見仁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