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了,她叫“巴木玉布木”,彝族人,家住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瓦巖鄉桃園村。今年也才32歲,11年前的2011年,她不過是21歲,但被生活重擔壓彎了腰的她看起來甚至還沒有今年的照片年輕。
都說女本柔弱,為母則剛。11年前春運第一天,南昌火車站廣場上巴木玉布木身背重物,右手摟著孩子,左手提著雙肩包的照片至今感動著無數人。
好在越來越多像她這樣的打工人已經脫貧,從她現在明亮燦爛的笑容里,就知道她現在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讓人欣慰,令人心暖。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感動之余,我找了5首歌頌母愛的古詩詞,在感動別人母親的同時,也致敬一下自己的母親?;蛟S言辭不同,表達不同,甚至古今不同,但愛和偉大,應該都是一樣的吧。
【第1句】:生養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第一首是《詩經·小雅》里的《蓼莪》。蓼(lù)蓼是“長又大的樣子”。莪(é)是一種草,即“莪蒿”,俗稱“抱娘蒿”。作者借抱娘蒿這種植物的生長方式,將父母的生養之恩比興得淋漓盡致。
生我養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父母的恩德,就是說破了天,也不為過——昊天罔極!說起來不過是二十來個字,但她們卻幾乎是要付出一生的代價,至今光讀文字,都已經是淚流滿面。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
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
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第2句】:呵護之情: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第二首是清代蔣士銓的《歲末到家》。只一句“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便將古往今來萬萬千千的“慈母”之“愛子”形狀給生動傳神地描繪出來了。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如父母?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第3句】:操勞之心: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第三首是唐代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白居易通過對燕子筑巢、孵卵、哺雛、教飛等過程的生動描寫,寫出了父母育兒的艱難和燕子一旦長大就飛走的現實。
現實的無奈且不去說,這育兒的艱難真是無比的貼切,只一句“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便把父母的操勞之心給寫盡了。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你以為只是一個月,滿月就好了,結果還要斷奶。你以為只是一年,斷奶之后就好了。結果還要上幼兒園,你以為只是兩年,上了幼兒園就好了。
結果還有入學難,小升初難,考高中難,高考難,大學畢業工作難,考研難,結婚難,生子難等等,總之九九八十一難,只要自己不死就操不完的心。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第4句】:叮囑之意: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第四首就是唐代孟郊那首著名的《游子吟》。不知道怎么回事,這首詩居然只有3句,30個字。但已經夠了!只那一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便把老母親的那種“兒行千里母擔憂”的關愛和不舍給寫盡了。
那密密的針腳,每一針每一線,縫進去的無一不是兒子還沒走,老母親心頭就已經涌起的濃濃思念!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關于母親的叮囑,唐代陳去疾的《西上辭母墳》里也有一句“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讀之令人動容!
跟李叔同寫給他亡母李氏的歌《夢》一樣,在夢里,也只有在夢里他才又聽到了父母的叮囑:“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 母語我以早歸。”
原來都是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
【第5句】:無私之愛: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最后一首是唐代李商隱的《送母回鄉》。李商隱是24歲中的進士,人有才,也有抱負,結果上來就卷入了“牛黨”和“李黨”的黨爭旋渦,什么都干不了,還到處受氣。
就在他郁悶掙扎了5年,人生來到29歲,馬上要“三十而立”卻不立不起來的關口,母親又病了。
29歲的李商隱顧不得剛剛起步的仕途了,趕緊送母親回家投名醫,結果路上人就沒了,“停車茫茫顧”,頓時如囚犯般不知路在何方。李商隱的悲,無處訴說,又是一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例子。
李商隱的感慨,卻是千古皆同,那就是“母愛無所報”。一是母愛無邊,沒什么能夠報答,二是也根本沒來得及報答。
其實從第一首的生養之恩,到第二首的呵護之情,從第三首的操勞之心,到第四首的叮囑之意,她們是不需要你報答的。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你們長大了,她們便可以“老”了,放心地老去!開心地老去!沒有遺憾地老去!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古人云: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雖然我自覺為母親做了很多,也都件件記在心里,并因此而沾沾自喜。
但年齡越大,知道的越多,越發現,原來他們不知道默默做出了多少,而且從來不說。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母親的“所欲為者”“所重念者”是什么,她永遠都是一句“我啥也不缺,啥也不要”,一副“無所求”的模樣。
不知為什么,腦海中又浮現出母親第一次爬山那雙手拄棍,一步一步往上挪的情形。只因害怕我生氣,她便不要命地往上爬,而且目光堅毅,又是一副完全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失去了自我的模樣。不過最后,她還真就登了頂!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本文致敬我的母親,也致敬農村那些千千萬萬文化程度并不高的母親。她們是那樣的樸素和平凡,她們又是那樣的剛強和偉大。她們自己從苦難中走來,她們卻希望子女能夠踩著她們的肩膀向那高山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