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
詞語解釋
儀式[ yí shì ]
⒈ ?典禮的秩序形式。
例開學(xué)典禮儀式。
喪葬儀式。
英ceremony; function; rite;
引證解釋
⒈ ?取法。
引語本《詩(shī)·周頌·我將》:“儀式刑 文王 之典,日靖四方。”
朱熹 集傳:“儀、式、刑,皆法也。”
宋 蘇轍 《皇太后答書》:“將儀式於文考,以教孝於諸侯。”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zhēng)史料·南海縣志·梁廷棟傳》:“士得位,當(dāng)霖雨蒼生;不幸老死螢窗,亦當(dāng)儀式州里。”
⒉ ?指典禮的秩序形式。
引《三國(guó)志·魏志·張既傳》“令 既 之 武都” 裴松之 注引 晉 魚豢 《魏略》:“楚 為人短小而大聲,自為吏,初不朝覲,被詔登階,不知儀式。”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水陸之品,狼藉籩豆;薦祼興俯,不中儀式。”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劉岳 ﹞不暇講求三王之制度,茍取一時(shí)世俗所用吉兇儀式,略整齊之,固不足為后世法矣。”
沈從文 《邊城》二十:“老道士披上那件藍(lán)麻布道袍,開始了喪事中繞棺儀式。”
⒊ ?猶儀態(tài)。
引漢 王粲 《瑪瑙勒賦》:“御世嗣之駿服兮,表騄驥之儀式。”
⒋ ?指測(cè)定歷日的法式制度。
引《后漢書·律歷志中》:“及用《四分》,亦於 建武,施於 元和,訖於 永元,七十餘年,然后儀式備立,司候有準(zhǔn)。”
《隋書·律歷志中》:“逮於 永平 之末,乃復(fù)改行《四分》,七十餘年,儀式方備。”
國(guó)語辭典
儀式[ yí shì ]
⒈ ?舉行典禮的秩序、形式等。
例如:「儀式簡(jiǎn)單而隆重。」
近典禮
相關(guān)成語
- biǎn lì貶勵(lì)
- jīn sè jiè金色界
- suǒ yǐ所以
- yìng shēng應(yīng)聲
- zhí zhuó執(zhí)著
- zhì cǎo制草
- bō lí chūn玻瓈春
- máo xiāo矛骹
- bù yí háo fā不遺毫發(fā)
- zhān shí饘食
- sān guó三國(guó)
- jīng yīng精英
- shā yī jǐng bǎi殺一儆百
- gān huò干貨
- yuè shí月食
- kāi hù開戶
- shí shì qiú shì實(shí)事求是
- bǎi hé kē百合科
- dòng tǐ胴體
- shān chú刪除
- wèi lì慰勵(lì)
- róng mào容貌
- gù lǐ故里
- qū dòng驅(qū)動(dò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