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包一直讓我引以為豪,因為里頭大大小小的書擺放得整齊且有序。你隨便點出一本書名,只要我書包里有,我閉著眼睛都能把它找出來,因為書本擺放的順序我早已熟記在心。這理所當然該歸功于我的及時整理的好習慣。
我座位的斜對角是位完全不會整理的同學。她每次翻找東西都是快頻率、大幅度的急切動作。比如,老師讓我們拿出前幾天做的一張數學卷子,我一定是淡定地拿出文件夾,翻到數學那一欄,然后按照順序號抽出老師所要的那張就可以了。可是你看她那急切的樣子,“嗖”地抽出被折得一塌糊涂的一大摞紙張,里頭參夾著試卷、書本、練習答案,“嘩嘩嘩”地急速翻找,那個頻率簡直跟點鈔機一樣。如果運氣好,她可以在老師開始講解試卷前找到試卷開始訂正;要是運氣不好找不到了,就只能一臉抱歉地跟她的同桌說:“借我一起看一下吧,我又找不到卷子了。”所以她的同桌經常跟我們抱怨,“看到她抽屜的雜亂樣,我都想替她整理了!”
我開始慶幸我有一個愛整理的習慣,不管是抽屜、書柜、衣服、鞋子,都有固定的位置給它們擺放,且位置基本不變,找東西特別方便。所以,當老師統計一學期有多少張卷子的時候,都會以我的數目做為標準,因為她知道我一定不會弄丟了其中任何一張。假如我找不到了什么東西,同學們一定驚訝地問:“你也會丟東西啊?!”但我只要問問周圍的同學,肯定就能找回來,我知道那肯定是誰沒跟我打招呼就拿走了我的東西,不然我的每一樣東西,我心里都是有數的,怎么會無緣無故的沒有了呢?
我可以把別人每天早上找襪子的時間,用來多背一個英語單詞;可以把別人出門前找校徽的時間省掉以防遲到;我還可以把別人因不愛整理而老丟東西的錢省下來多買本書看。我正享受著整理給我帶來的好處,讓我節約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也讓我的生活、學習更有條理、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