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十分的短暫,稍縱即逝,故很多人在老去后嘆息“人生苦短”。
而實際上人生真正的價值不在于你的壽命的長短,而在于你所做事的價值。最近,我讀了《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這本書,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這層含義。本文作者蒂姆·維卡里通過一場比賽向人們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一百年前,南極大陸上除了茫茫大雪、凜冽寒風和冰封天地外,一無所有。就在英國探險家斯科特率領四名隊員準備去南極點考察時,挪威人阿蒙森卻向他發出了挑戰。斯科特在被逼無奈下,放棄原有的計劃,不得不緊急向南極出發,來捍衛祖國的尊嚴,而等待著他們的卻是全隊覆沒的厄運。斯科特因為時間倉促,準備不周,讓阿蒙森搶先一個多月到達了南極,這個事實對他們的打擊致命的。
兩個月后,由于南極進入冬季,斯科特一行五人就在大自然無情的暴風雪中全部悲壯覆滅。這是一個悲劇,但又是一個偉大的悲劇。南極洲,從亙古以來先人從未登陸過,它危險異常,但斯科特他們卻并沒有畏懼,而是義無反顧地沖了上去,為人類的利益而考察。最后葬身在白色原野之上,這令無數世人扼腕嘆息。可能如果沒有這次比賽,他們就不會遇難,就不會離開這樣美好的世界,更不會離開愛他們想他們的親人。
但是他們并沒有退縮,而是為了他們的祖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一個在當時稱霸全球,可以將自己的殖民地遠播萬里之外的國家的榮譽,更是為了全人類更早地了解南極,讓南極造福人類的信念,他們去了,但一去不復返。雖然他們死了,但他們的成果與他們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卻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這就是活在這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所應該擁有的真正的生命。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英雄也不少,董存瑞用他年僅十九歲的生命為戰友開辟了前進的道路;雷鋒用他年輕的大好年華服務了一個又一個人民群眾;而就在前不久的汶川地震中,譚千秋老師用他那富含著大愛的雙臂拯救了四個弱小的生命,這能不是真正的生命嗎?
所以在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該用自己的一舉一動去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用自己富含愛的行動來證明父母將自己帶到這個世界上的舉動是正確的,我們當之無愧我們火熱的生命。這樣的行動其實也并不難,比如為自己的班級多擦一次窗,為困難同學多幫一次忙。當然,在祖國受到大災大難時,我們更應該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人生的價值不應該是索取,更多的應是奉獻”。
人生的時間很短暫,但生命的價值卻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