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語云:“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在我看來,感恩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在感恩中成長,才會學到感恩的決心、勇氣與恒心。感恩需要決心。這是學會感恩的前提。感恩,首先要有一顆堅定的決心。只有想去感恩,要去感恩才能真正做到感恩。而真正的決心,并不是圖官職、圖金錢、圖名利,而是一心一意的感恩情而已。姜維,感諸葛亮知遇之恩。他的決心是十分堅定的。
諸葛亮去世后,蜀國已變得破敗不堪,魏之興盛已是必然的趨勢。但姜維沒有放棄,幾次擊退進犯的曹軍。在洮水一戰,姜維更是背水而戰,自斷后路,擊退曹軍數萬人馬。在如此的絕境下,姜維沒有選擇受降,而是奮力一擊,感恩之心由此可見。再看呂布,他的感恩卻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呂布原先感丁原之恩,認丁原為義父,幾次擊退董卓大軍。而后,董卓只用了金銀與寶物就使呂布反戈,斬下了丁原的首級,又認了董卓為父。后來,又因王允的離間,為了貂蟬而殺董卓。他的感恩,只不過是為自己謀求權利、謀求地位的一張面具罷了。感恩需要勇氣。
我想,有人會疑惑,為什么感恩需要勇氣呢?其實,真正的感恩不不是有一顆決心就能做到的,那只是前提。感恩,還需要勇氣。關云長義釋曹操便是一例。曹操中計后,敗走華容道。誰知諸葛亮早已安排關羽在此等候,關于本已立下軍令狀,不擒曹操當死。但,關羽感念曹操舊日之恩,最終還是放了曹操。作出這樣的決定,需要多大的勇氣啊!關于早已以性命為擔保,卻因一個“義”字,感念舊日之恩而放走了曹操。又如趙云,感念劉備之恩,孤身一人殺入曹軍,只為救劉備二夫人與兒子阿斗。面對曹操大軍,子龍如入無人之境,只身一人斬下曹營名將五十余員。冒生命之危險,感知遇之厚恩,這也是勇氣的體現。由此可見,感恩也需要勇氣。
感恩需要恒心。真正的感恩,是需要一顆恒心的。“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有些恩念,可能需要你用一生去報答。若沒有一顆恒心,又怎能報答別人的恩德呢?劉備為求良才,三顧諸葛之草廬。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的一番話:“若嗣子可輔,則輔之;若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諸葛亮為報劉備如此之大恩,便一生致力于蜀。火燒赤壁、智取漢中、七擒孟獲、巧布空城,直到病死五丈原。諸葛亮一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又如趙云,為報劉備之恩,雖然一生并沒有被重用,雖然只是運送糧草,但是他毫無怨言。他單騎救主,據漢水以寡敵眾,直到去世。他感恩的恒心也是非比尋常的。
感恩,說起來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卻并非簡單。感恩,需要決心、需要勇氣、需要恒心。學會感恩,在感恩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