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音樂課,是一節不尋常的音樂課,我們學了一首新的歌曲《放牛郎》“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唱這首歌的時候,我們班的好多同學都是流著眼淚唱的。因為老師在教我們唱歌之前講了關于王二小的故事。
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發生于抗日戰爭最艱苦年月的1942年。王二小犧牲時只有13歲。年紀雖小,卻經歷過人生的巨大磨難。他原來是淶源縣上莊村人,父親是個長工。1939年入秋時連下四十幾天連陰雨,糧食歉收。第二年春天,他的父母和哥哥相繼餓死。剛滿10歲的王二小背一小卷破被子沿路乞討。1942年他來到狼牙口村的李莊,為劉姓人家放牛。貧苦流離的生活造就了他憎恨壓迫不畏強暴和機智靈活的性格。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蕩”,有一小股敵人走到狼牙口的山口迷了路。敵人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成天在附近山溝轉悠的王二小雖然搞不清八路軍的具體情況,但他知道八路軍在什么位置。當時;西北的李臺、劉家莊一帶有八路軍的武裝部隊。王二小不把敵人往這兩個地方帶,他裝著順從的樣子走在前面,順著西邊的山谷往里走,把鬼子帶到豺狼溝一個叫石湖旮旯的死路里。進入了一個環形包圍圈里。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才知道上了當。
可以想象,當年日本鬼子是如何的氣急敗壞。兇殘的鬼子先是殘忍地剁去二小右手的五個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到在大石頭上。
八路軍很快從山上沖了下來,把這股敵人全部殲滅。戰斗結束后,幾個戰士找到王二小,當時他還活著,和另外兩名受傷的八路軍戰士一起被抬到劉家莊。可惜他們傷重不治,長眠在劉家莊的深山老峪里。
不久,人們將王二小這樣壯烈犧牲的事跡寫成了題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抗日歌曲。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組織了不少王二小烈士的紀念活動,在他當年英勇就義的山坡上豎起了“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紀念碑”,還把他的事跡編入小學課本。90年代,王二小的故事被拍成電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