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下午的第四節(jié)課是我班“法定”的班會課。每當這時,班主任都會站在講臺吹胡子瞪眼睛訓斥我們。他要么大道理大講一通,要么對我們點名批評——慣用手段而已。
不過,這對于那幫愛偷玩電子游戲機的學生和一些愛手持斷桌凳腿玩抓“壞人”游戲的哥們兒來說,并不起作用,因為許多人都是“這個耳朵聽,那個耳朵冒”的“慣犯”。可今天的班會課上,班主任微笑著對我們說:“同學們,這堂課上我給大家講個故事,請注意聽。”同學們一聽,立刻來了精神,雙眼都睜圓了,目光里充滿了驚異和期待。
接著班主任繪聲繪色地講起了一個獵狗追鹿的故事。有三只獵狗正追趕一只鹿,那只鹿猛地鉆進了一個山洞。
這個山洞不深,只有一個出口。當獵狗欲進山洞時,突然從洞中躥出一只兔子,獵狗緊追不舍。兔子突然爬上了一棵大樹,倉皇中它在樹上沒站穩(wěn),掉下樹來,砸暈了樹下的三只獵狗,兔子趁機逃跑了。
故事戛然而止,班主任問我們:“聽了這個故事,同學們有什么疑問嗎?”“有!”同學們紛紛舉手發(fā)言:“兔子是不會爬樹的!”“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時砸暈三只獵狗。”……過了一會兒,老師見沒人舉手了,就追問我們:“還有問題嗎?”他環(huán)視了一下教室,說道:“同學們,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你們還沒有提出呢:獵狗為什么沒往山洞里追小鹿呢?”同學們聽了,有的面面相覷,若有所思;有的后悔不迭:“對呀,獵狗為什么沒有繼續(xù)追趕小鹿呢?”班主任不失時機地說道:“獵狗追尋的目標是鹿,但因兔子的出現,讓它們忘記了自己的目標。”停了一下,老師意味深長地說:“其實,我們有時也會像獵狗那樣傻傻地去追尋不是自己目標的‘兔子’。
在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中,我們也會被途中的細枝末節(jié)和一些毫無意義的瑣事分散精力,擾亂視線,以致中途停頓下來,放棄了自己原定的目標。‘逐鹿者不顧兔’,這道理值得我們深思啊!”在說到“毫無意義的瑣事”時,班主任放慢了語速,一手拿出一枚游戲機幣,一手舉起一根斷桌子腿朝我們亮了亮。同學們很快明白了老師的用意,悄悄地低下了頭。
最后,老師提高了聲調,以平和的語氣對我們說:“同學們,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我的‘小鹿’哪兒去了?我的奮斗目標是什么?”下課鈴響了,老師走出了教室,但同學們仍若有所思地坐在座位上沒動身。這難忘的一堂班會課,帶給了我們無窮的思考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