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進入雨季,雨是大自然界最常見的自然景象。我們看到雨時,有“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的喜悅;有“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的憂思;有“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的愜意。這些所有的意境,其實都源于老祖宗的《詩經》為我們所構建的意象。今日詩經女孩帶你從詩經的10首詩中,一起去感受雨的5種意境。
【第1句】:雨是農作物豐收的保證
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表達了農民盼雨的喜悅的心情。其實在我國古代,作為農業國家來說,靠天吃飯的人們莊稼收成的好壞主要看降雨量,因此雨成為人們維持溫飽生活的主要保障,于是《詩經》里的人們,無論是平民還是貴族甚至天子,不斷地祈禱著大地風調雨順。
有濞萋萋,興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小雅·大田》
譯文:高天上濃厚的流云滿山飄,小雨淅淅瀝瀝潤如酥奶酪。先灌溉好我主人家的公田,再把我們農奴家的私田澆。
這是一篇周王祭祀祖先祈求豐收的詩歌。“興雨”的雨是美好的雨,它描繪出秋天的雨及時降落,田間的青禾谷經被澆灌過后,農民獲得充足的糧食。這句詩用了“萋萋”、“祁祁”兩個疊字,生動地刻畫出了陰云興起布滿天空,綿綿細雨慢慢就下了起來的景象,真是好雨知時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又比如這首: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四國有王,郇伯勞之。——《曹風·下泉》
那時節黍苗青青多么繁茂!滋潤它們的自由與順風調。四方的諸侯都來朝見天子,賢德高貴的郇伯親切慰勞。
這個時候,雨的作用就展現出來了。好雨滋潤著大地,仿佛就看到了糧食大豐收的景象。這時候外界的景色同內心的感受融合在了一起,農夫的喜悅之情在這四句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2句】:雨是表達憤恨情緒的出口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表達了唐婉在封建禮教支配下對于世故人情的憤恨之情。其實雨就是雨,風雨雷電是大自然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但是當風雨交加的時候,你的心情會如何呢?來看看詩經里的這首:
習習谷風,維風及雨。將恐將懼,維予與女。將安將樂,女轉棄予。——《小雅·谷風》
譯文:谷口呼呼刮大風,大風夾帶陣陣雨。當年擔驚受怕時,唯我幫你分憂慮。如今富裕又安樂,你卻棄我掉頭去。
詩中的女主人公被無情的丈夫遺棄,她滿腔幽怨地回憶舊日家境貧困時,她辛勤操勞,幫助丈夫克服種種困難,丈夫對她也體貼疼愛。但是后來生活安定富裕了,丈夫就變了心,忘恩負義地將她一腳踢開。加上風雨大作,而心情就如這漫天雨絲,化作滴滴淚花。因此她唱出這首詩譴責那只可共患難,不能同安樂的負心丈夫。
其實這首《小雅·谷風》和《邶風·谷風》里如出一轍,《邶風·谷風》也有這樣一句: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邶風·谷風》
山谷來風迅又猛,陰云密布大雨傾。夫妻共勉結同心,不該動怒不相容。采摘蘿卜和蔓青,難道要葉不要根?往日良言休拋棄:到死與你不離分。
兩首谷風詩也同樣都是棄婦詩,表達的感情主題也非常相同。可以說,棄婦詩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風雨的象征,被丈夫遺棄的婦女,面對這凄風苦雨,更會增添無窮的憤恨愁緒,發出“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哀嘆,在風雨交加的時候最容易觸發人們的凄苦和憤恨之情。
終其永懷,又愁陰雨。其車既載,乃棄爾輔,載輸爾載,將伯助予。——《小雅·正月》
這是一首感懷詩。作者心里本就抑郁憂傷,又遇到了陰雨,使得自己感覺更加憤恨。全詩都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深思,而“陰雨”意象使得本就讓詩人憂心的內容:例如政治的黑暗、賢臣的不得志、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熱的時代等變得更加壓抑、灰暗。
【第3句】:雨是表達相思之情的工具
在中國有傷感含義的所有詩詞的意象當中,說到相思的情緒,人們第一個想到的詞就會是雨,無論是“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送別之情,還是“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得相思之情,亦或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愁思苦緒。當人們別離、思念、無助、猶豫的時候,雨的到來,就會成為與人們情感最為吻合的寄托愁緒的景物,所以雨就含有著獨特的意象深意。
《詩經》里表達這樣情緒的詩詞有很多,例如:
其雨其雨,杲杲日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衛風·伯兮》
這是一首女子懷念征人的詩。女子這思夫之情好比久旱把雨盼,但是太陽卻永遠那么明亮,即使想得頭痛也心甘情愿。唐·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寫的也是思婦在獨聽夜雨的愁思,就是受到這首詩的啟發吧。
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途。——《小雅·出車》
這首詩是一篇出征將士歸來的詩歌。這一句是詩歌的第四章,它的意思是:想當初我離家遠行的時候,正是黍麥五谷秀穗花繁盛。如今我終于踏上漫漫歸途,大雪紛飛伴我一路走泥濘。
這里的戰爭告一段落,軍隊回轉卻不能立即回家,仍要繼續征戰,描寫了征途中雨雪交加、饑餓勞頓的愁思,抒發了士兵們對家園的思念之情。這種自然雨雪的描寫成為人物心中情感的外化,要比直接描寫更加動人。
【第4句】:雨是表達男女情事的象征
在中國,古代人認為“天地相會,以降甘露”。什么意思呢?這里的“雨”是天地交歡的產物,所以男女的契合模仿天地的契合,同樣可以形成“雨”,滋潤萬物的生長。我們經常說得翻云覆雨就有這個意思。
《詩經》里也有所體現:
敝笱在梁,其魚魴鱮。齊子歸止,其從如雨。——《齊風· 敝笱》
直譯:破魚籠子架設在攔魚壩上,任由魴魚鰱魚游進又游出。齊侯的妹子回到齊國來了,仆從如雨啊多得不可勝數。
文姜作為魯國的國母,地位顯赫尊貴,她要回娘家齊國探親,本來也在情理之中。而她卻在齊國傷風敗俗,與其兄亂倫丟丑,自然引起人們的憎惡唾棄。但是詩怎么可以直接說呢?所以拿敝笱(gǒu)就是破魚簍子來表現對制止魚兒來往無能為力,隱射文姜和齊襄公的不守禮法。
【第5句】:雨是表達政治安定的意象
《左傳》中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是國家的大事,在于祭祀和打仗。古代人祭祀什么呢?從天壇、地壇我們知道,靠天吃飯的人們,當然祭祀的就是天地。天地生則萬物生。所以,祈雨成了最重要的祭祀儀式,而以雨潤澤農作物代表政治安定、生民盡歡。
“以我齊明,與我牲羊,以設以方。我田既臧,農夫之莊。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轂我士女。”——《小雅·甫田》
周代統治者渴求農業豐收,所以會在在一年耕種之始,就用豐盛的谷物和純色的羔羊來祭祀四方之神和土地之神,以表虔誠之心。到莊稼漸長之際,又用熱烈繁復的音樂場面來祭祀求雨。如遇天大旱,他們會更加殷勤地祭祀,并且動用朝廷百官及平民百姓共同祈神求雨。
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于桑田。——《鄘風·定之方中》
這句話意思是:好雨夜間下已停,吩咐駕車小倌人。 天睛早早把車趕,歇在桑田勸農耕。這里用了一個靈字,非常能說明問題。
這首詩寫衛文公從漕邑遷到楚丘重建衛國的事。公元前 660 年,狄人侵衛,衛戴公抵抗途中逝去。衛文公于是帶領著衛人重建宮殿、恢復家園。在重建的過程中,衛文公關心農桑、親自視察,在占卜中得到上天的吉兆,于是上天降下靈雨,肯定了衛文公的功績 。雨成了政治安定、海晏河清的象征。
雨是大自然的精靈,古往今來人們喜歡雨,祈禱雨,賦予它各種令人抒發無限感慨的固定意象,使它受到了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的青睞。可以說,《詩經》中的雨的意象,簡單質樸,意蘊無窮。正是這種豐富的文化意蘊,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有了更多的詩與遠方。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