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是少典氏的兒子,姓公孫,名軒轅。生下來就神奇靈異,襁褓中能言語,幼小伶俐,長大勤勉,成年后聰明通達(dá)。
軒轅的時候,炎帝神農(nóng)氏的勢力已經(jīng)衰微。諸侯互相侵伐,殘害百姓,神農(nóng)氏卻無力征討。于是軒轅時時舉兵,以征討不來朝貢的諸侯。四方諸侯都來臣服于神農(nóng)氏。但蚩尤最為殘暴,一時還沒有力量去討伐。炎帝準(zhǔn)備侵犯諸侯,諸侯都來歸屬于軒轅。軒轅于是修明政治,整頓軍旅,順應(yīng)四時五方的自然現(xiàn)象,種植五谷,安撫百姓,使遠(yuǎn)方人民也能安居;馴服熊羆貔貅?虎等猛獸,用來和炎帝戰(zhàn)于阪泉之野。三度交戰(zhàn),終于(克服炎帝)完成了他的壯志。
蚩尤作亂,不聽從命令,于是軒轅向四方諸侯征集軍隊,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生擒蚩尤,并把他殺死。四方諸侯都尊軒轅為天子,以取代神農(nóng)氏,這就是黃帝。天下有不順從命令的,黃帝便去征伐;平定之后,即便離去。披荊斬棘,開山通道,沒有過過一天安適的日子。
東邊到達(dá)渤海,登上丸山和東岳泰山;西邊到達(dá)崆峒,登上雞頭山;南邊到達(dá)長江,登上熊山、湘山;北邊驅(qū)逐葷粥,與諸侯在釜山合符;而建都于涿鹿山廣平山下的平地。遷徙往來,沒有固定的居所;環(huán)繞著軍隊構(gòu)營以自衛(wèi)。百官都用云命名,軍隊稱云師。設(shè)立左右大監(jiān),以監(jiān)察萬國。萬國協(xié)和,而鬼神山川的祭祀封禪之禮,黃帝親臨主持的居多數(shù)。獲得寶鼎。用蓍草推算歷數(shù),預(yù)測未來的節(jié)氣朔望。舉風(fēng)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理人民。順應(yīng)天地四時的綱紀(jì),陰陽五行的故常(案:此句譯文參考《大戴禮·五帝德》篇)、死生的道理和存亡的大限。種植百谷草木,德化及于鳥獸昆蟲,遍布于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勤勞心力耳目,節(jié)用水火財物。有土德的瑞征,所以稱為黃帝。
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得到了姓的只有十四個。
黃帝住在軒轅之丘,娶西陵氏的女兒為妻,這就是嫘祖。嫘祖是黃帝的正妃,生了兩個孩子,他們的后代都曾掌有天下:一個是玄囂,就是青陽,青陽降為諸侯,住在長江;另一個是昌意,降為諸侯,住在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兒名叫昌仆的為妻,生高陽,高陽有大德于民。黃帝死后,葬于橋山,他的孫兒也就是昌意的兒子高陽,繼承帝位。這就是帝顓頊。
帝堯就是放勛。他的仁德如天的無盡,他的智慧如神般微妙。接近他如太陽般和煦,遠(yuǎn)望他如云彩般絢麗。富有而不驕縱,顯貴而不惰慢。戴黃色冠冕,穿黑色士服,乘紅色車,駕白色馬。能弘揚(yáng)順從的美德,以敦親睦族。親族已和洽,又明確劃分百官的職責(zé)。于是百官的治績卓著,也親和團(tuán)結(jié)了天下諸侯。
于是命令羲氏、和氏,恭敬地順應(yīng)上天。從日月星辰的運(yùn)行,定出一年的歷法,敬謹(jǐn)?shù)匕褧r令傳授給百姓。分別命令羲仲住在郁夷叫旸谷的地方。敬謹(jǐn)?shù)赜有袢盏某跎?,管理督?dǎo)春季的耕種。日夜的長度均等,傍晚鳥星在正南方出現(xiàn),依據(jù)這景象來定準(zhǔn)春分的日子。人民于是都分散到田野里,鳥獸也在生育交尾。再命令羲叔住在南方大交山(案:此句譯文參考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管理督導(dǎo)夏季的農(nóng)作,敬謹(jǐn)?shù)仂肴詹⒂浵氯沼啊0滋熳铋L,傍晚火星在正南方出現(xiàn),依據(jù)此一景象來定準(zhǔn)夏至的日子。人民于是盡全力助耕,鳥獸的羽毛也變得稀疏了。再命令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敬謹(jǐn)?shù)毓吞柕碾[沒,管理督導(dǎo)秋收。日夜的長度均等,傍晚虛星在正南方出現(xiàn),依據(jù)這景象來定準(zhǔn)秋分的日子。人民于是喜悅和樂,鳥獸也生長出新的羽毛。再命令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管理考察農(nóng)作物的儲藏。白天最短,傍晚昴星在正南方出現(xiàn),依據(jù)這景象來定準(zhǔn)冬至的日子。人民于是都留在室中取暖,鳥獸的羽毛也長得茸茸的。確定一年為三百六十六天,又用置閏的辦法來調(diào)整四時的誤差。確實(shí)地整飭百官,各種事業(yè)都欣欣向榮。
堯說:“誰可以治理國事?”放齊說:“嗣子丹朱通達(dá)明理?!眻蛘f:“唉!頑劣好訟的人,不能用?!眻蛴终f:“誰可以?”讙兜說:“共工遍攬事務(wù),頗見成績,可以用?!眻蛘f:“共工巧言善辯,而用心邪僻,行似恭敬,卻連天都敢欺謾,不能用?!眻蛴终f:“啊,四方諸侯領(lǐng)袖,滾滾洪水漫天而來,浩浩蕩蕩地包圍了群山,淹沒了丘陵,老百姓憂心忡忡,有誰能使他去治理呢?”四人都說:“鯀可以?!眻蛘f:“鯀這人違背命令,殘害同類,不可以?!倍颊f:“先用用看吧,真的不行再不用?!眻蚪邮芰怂麄兊囊庖娪昧缩?,九年下來,治水的事業(yè)一點(diǎn)沒有成績。
堯說:“啊,四方諸侯領(lǐng)袖,我在位七十年,你們能執(zhí)行命令,你們來接替我的帝位吧!”四人回覆說:“鄙陋的德行,會玷污帝位的。”堯說:“那么你們盡量地推薦,無論是顯貴的親戚,或者是沒有關(guān)系的隱居人士。”四人同聲向堯推薦說:“有一個沒有結(jié)婚的平民叫虞舜的?!眻蛘f:“不錯,我也聽說過,到底怎么樣?”四人都說:“他是個盲人的兒子,父親心不向善,母親言不及義,弟弟倨傲無禮,他卻能夠和睦孝順,把一個家處理得雍雍穆穆,沒有出什么差錯?!眻蛘f:“我來試試吧。”
于是堯把兩個女兒嫁給舜,從他怎樣對待她們來觀察他的為人。舜居然使她們甘心紆尊降貴住在媯水灣里,一切都合于婦人之道。堯十分滿意,就使舜用心宣揚(yáng)五種倫理,五種倫理都為人民所樂為。又使舜擔(dān)任各種公職,各種公職都處理得井然有序。使他在國都四門接待賓客,四門的賓館一片和穆,從諸侯國遠(yuǎn)道而來的賓客都肅然起敬。堯又使舜進(jìn)入原始山林川澤之地,在暴風(fēng)雷雨中,舜能夠不迷失方向。堯認(rèn)為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于是把舜召來說:“你計劃事情周密,你所說的必定可以做到,這樣已經(jīng)三年了,你來登帝位?!彼纯傆X得自己德行不夠,心里一直為此耿耿不安。
正月上旬的一個吉日,舜在文祖廟接受了替堯完成政治的咐托。文祖廟就是堯太祖的廟。于是帝堯養(yǎng)老于家,命舜代行天子的政令,以觀察天的意旨,(看天是否愿意接受舜為天子。)舜于是透過(渾天儀)操作運(yùn)轉(zhuǎn)的玉璣和保持水平的玉衡,來觀測天象,察看日月五星的方位是否正確,(以體驗政治上有無差失。)于是用禷祭的禮儀祀昊天上帝,用禋祭的禮儀祀天地四時,用望祭的禮儀祀名山大川,又普遍的祭祀其他神靈。
收下(來朝諸侯所持的)五種玉器——(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選擇吉月吉日,接見四方諸侯和十二州首長,把玉器又還給他們。同年的二月,去東方巡視,到達(dá)泰山,用祡祭祀天,又用望祭依次祀山川。于是接見東方諸侯,校定四時月份,改正日子的誤差,統(tǒng)一音律、丈尺、斗斛、斤兩,整飭吉、兇、賓、軍、嘉五種禮儀。用五種玉器、三種彩繒——(赤繒、黑繒和白繒)、兩種生物——(小羊和雁)、一種死物——(山雞),作為初見面時的贈送禮品;贈送的如果是玉器,禮成之后,仍然還給他們。五月去南方巡視,八月去西方巡視,十一月去北方巡視,都像巡視東方一樣?;貋砗螅綀虻母笍R和祖廟祭祀,各用公牛一頭,作為祭品。每五年巡視一周。四方諸侯分別在四年里來朝見天子,普遍地陳述政見,經(jīng)過審慎的試行而能收到效果的,便以車馬衣服賞給他們享用。
開始設(shè)立十二州,又疏通各州的河道。
以不變的刑法告示人民。用放逐來寬恕墨、劓、剕、宮、大辟五刑的罪犯,用鞭杖作為官府的刑罰,用槚楚作為學(xué)校的刑罰,用黃銅作為贖罪的處罰,無心的過失或因災(zāi)難而犯罪的赦免不究,怙惡終身為害于人的課刑不貸?!爸?jǐn)慎啊,謹(jǐn)慎啊,對于刑法,要切實(shí)留意啊!”
讙兜推薦共工,堯說“不可”,而試用為工師,共工果然邪僻。四方諸侯領(lǐng)袖舉鯀治理洪水,堯以為不可,諸侯領(lǐng)袖力請試用,試用后不見績效,使百姓深受其苦。三苗在長江、淮河、荊州一帶多次逞亂:舜巡視天下回來,便向帝堯報告,請求把共工發(fā)配到幽陵,以變化北狄;把讙兜放逐到崇山,以變化南蠻;把三苗遷徙到三危,以變化西戎;把鯀充軍到羽山,以變化東夷。這四大罪惡處置了之后,天下人都心悅誠服。
堯在帝位七十年而得到舜,又過了二十年而告老,令舜代行天子之職,把舜推薦給上天。堯帝從帝位退下來,二十八年而壽終,百姓十分傷痛,像是死了父母一樣。三年之內(nèi),天下不奏樂,以表示對堯的懷念。
堯知道自己的兒子丹朱不賢,不能把天下傳給他,于是一反常道,傳給了舜?!鞍烟煜聜鹘o舜,全天下便都可以得到好處,只是丹朱痛苦;傳給丹朱,全天下便都痛苦,只是丹朱得到好處?!眻颍ㄟ@樣衡量了很久)說道:“總不能拿全天下人的痛苦,去造福一個人?!苯K于把天下傳給了舜。
帝堯去世,三年之喪過后,舜為了要讓位給丹朱,走避到南河的南方。諸侯來朝見天子的,不去朝見丹朱而去朝見舜;打官司的,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歌頌政德的,不歌頌丹朱而歌頌舜。舜說:“這是天意吧?!庇谑腔氐绞锥迹巧咸熳又?。這便是帝舜。
虞舜,名叫重華。重華父親人稱瞽叟,瞽叟父親名叫橋牛,橋牛父親名叫句望,句望父親名叫敬康,敬康父親名叫窮蟬,窮蟬父親就是帝顓頊,顓頊父親名叫昌意:到舜已經(jīng)七代了。從窮蟬一直到帝舜,都卑微,只是普通百姓。
舜的父親瞽叟瞎了眼睛,舜的母親死后,瞽叟續(xù)弦生了象。象狂傲驕縱。瞽叟歡喜后妻的兒子,時常想殺死舜,舜每次都躲避開;有小過失的時候,便接受處罰,以順從的態(tài)度待父親、后母和弟弟,一天比一天誠篤小心,從不懈怠。
舜是冀州人,曾經(jīng)在歷山種過田,在雷澤捕過魚,在黃河邊作過陶器,在壽丘作過多種手藝,又在負(fù)夏趕集作過小生意。
舜的父親瞽叟心不向善,母親言不及義,弟弟象狂傲驕縱,都想殺死舜。舜順從父母不失子道,待兄弟友善。象想殺他,找不到借口;他卻一心只是希望常侍候在父母的身邊。
舜二十歲有孝名,三十歲的時候,帝堯詢問可用之材,四位諸侯領(lǐng)袖都推薦說虞舜可以。于是堯便把兩個女兒嫁給他,觀察他怎樣治家;又使九個兒子與舜共處,觀察他怎樣處世。舜住在媯水灣里,家居行為認(rèn)真不茍,堯的兩個女兒不敢因為身份高貴而驕傲,侍奉舜的親人,能遵守為婦之道;堯的九個兒子也都更加友愛。舜在歷山耕種,歷山的人都能讓出自己的田界;在雷澤捕魚,雷澤上的人都能讓出自己的住所;在黃河沿岸作陶器,黃河沿岸出產(chǎn)的陶器沒有粗制濫造的。一年之后,他所住的地方成了村落,兩年便成城邑,三年便成都市。堯于是賞給舜細(xì)葛的布衣和琴,又為他建筑倉廩,并送給他牛羊。瞽叟還是想殺死他,要舜到倉廩上去涂合縫隙,瞽叟從下面放火焚燒倉廩;舜利用兩個斗笠護(hù)住身子,跳下來逃走了,得以不死。后來瞽叟又要舜挖井,舜在挖井的時候,特別開了個隱密的小孔道,可以從旁邊出來。等舜已經(jīng)深入井中,瞽叟與象合力傾倒泥土把井填實(shí),舜從隱密的小孔道潛逃出來跑走了。瞽叟和象非常高興,以為舜已死。象說:“主謀的是象,象愿意把舜的財物分給父母一份。”接著說:“舜的妻子——堯的兩個女兒和琴,象來享用;牛羊倉廩,分給父母?!庇谑窍缶偷剿吹呐P室居住,彈他的琴。這時,舜去看他,象愕然不快,說道:“我想念你正想得厲害??!”舜說:“這樣的話,你就很好了?。 彼慈匀恍㈨橆牛褠鄣艿?,更加仔細(xì)小心。于是堯試用五種倫理和各種官職來考察舜的才能,結(jié)果都辦得令人滿意。
從前,高陽氏有八個好兒子,世人受了他們的好處,稱他們叫做“八愷”。高辛氏有八個好兒子,當(dāng)時人們稱之為“八元”。這十六個家族,世世代代都能繼續(xù)前人的善行,不曾損毀過他們的令譽(yù)。到了堯的時代,堯沒有能任用他們。舜任用八愷的后人,使主持地政,揆度各地適合生長的農(nóng)作,結(jié)果沒有一處不是相宜的。又任用八元的后人,使宣揚(yáng)五種倫理于四方,于是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家庭融洽,社會祥和。
從前,帝鴻氏有個不成材的兒子,掩蓋(他人的)善行,隱瞞(自己的)罪過,好做壞事,天下人稱他“渾沌”。少暤氏有個不成材的兒子,詆毀誠信,嫉惡忠直,獎飾邪惡的言論,天下人稱他“窮奇”。顓頊?zhǔn)嫌袀€不成材的兒子,不接受教訓(xùn),不知道什么是好話,天下人稱他“梼杌”。這三個家族,世世代代為人所患。到了堯的時代,沒有能驅(qū)逐他們。縉云氏有個不成材的兒子,貪飲食,好貨財,天下人稱他“饕餮”,大家討厭他,把他和渾沌、窮奇、梼杌三個惡徒相比。舜被派到四門接待賓客,便放逐這四個兇族,把他們趕到四境最偏遠(yuǎn)的地區(qū),去抵御人面獸身的妖魔鬼怪。于是(賓客絡(luò)繹道中),四門敞開,大家都相傳沒有兇人了。
舜進(jìn)入原始森林,遇暴風(fēng)雷雨而不迷失,堯于是知道舜足以托付天下。堯自己從帝位退下來,使舜代行天子之事,巡視天下。舜被重用,替堯辦事二十年,堯使他代行政事。代行政事八年,帝堯逝世,三年之喪過后,讓位給丹朱,天下人都來歸屬于舜。
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垂、益、彭祖等人,從堯的時代都已被任用,卻沒有分配適當(dāng)?shù)穆殑?wù)。于是舜到先祖廟,謀商于四方諸侯領(lǐng)袖,大開四面城門,以暢通四方的見聞;命令十二州首長,評論天子的言行,施厚德于民,不接近諂佞的人,蠻夷便都能服從。舜對四位諸侯領(lǐng)袖說:“誰能夠努力工作,光大帝堯的事業(yè),就使他任官輔佐政事?!倍颊f:“使伯禹作司空,可以光大帝堯的事業(yè)?!彼凑f:“啊,不錯!禹,你來治理水土,可要盡忠職守?。 庇砉虬葸殿^,想讓給后稷、契和皋陶。舜說:“很好,你去吧?!彼凑f:“棄,老百姓已經(jīng)沒有吃的,你來主持農(nóng)業(yè),種植各種谷物。”舜說:“契,老百姓不和睦,父母兄弟子女不融洽,你來作司徒,用心推行五常之教,可要慢慢來。(不可操之過急。)”舜說:“皋陶,野蠻民族擾亂華夏,殺人越貨,內(nèi)憂外患,你來作士。五種刑罰要量刑適中,裁定的五種罪犯,分送三處執(zhí)行;五種放逐要有一定尺度,裁定的五種罪犯,給予三種居所。只有公正廉明才能使人心服。”舜說:“誰能辦好我的工務(wù)?”都說:“垂可以?!庇谑鞘勾棺鞴补?。舜說:“誰能管理我山陵沼澤的草木鳥獸?”都說:“益可以?!庇谑鞘挂孀麟抻?。益跪拜叩頭,想讓給幾個同僚朱、虎、熊、羆。舜說:“去吧,你最合適?!本团芍?、虎、熊、羆為助理。舜說:“啊,四位諸侯領(lǐng)袖,什么人能主持我的三種典禮?”都說:“伯夷可以。”舜說:“啊,伯夷,由你作秩宗,早晚都要小心恭敬,只有清明才能正直。”伯夷想讓給夔和龍,舜說:“他們是不錯的?!笔官缱鞯錁?,教導(dǎo)貴族的子弟,正直而能溫和,寬容而能謹(jǐn)慎,剛強(qiáng)而不暴虐,平易而不怠慢。用詩來表達(dá)意志,用歌唱來曳長語音,用音樂襯和著曼妙的歌聲,用律呂來調(diào)節(jié)音樂。各種樂器的聲音要能和諧,不要亂了節(jié)奏,神和人便都能和穆了。夔說:“??!我用輕重不同的手法敲擊石磐,連野獸都相率地舞蹈起來了。”舜說:“龍,我厭惡讒言和偽善,騷擾我的人民,命你為民喉舌,晨昏替我宣布政令,并轉(zhuǎn)達(dá)下情,一定要信實(shí)?!彼凑f:“啊,你們二十二個人,要小心謹(jǐn)慎??!要時刻輔助上天交付我的事業(yè)。”每三年考核政績一次,經(jīng)過三次考核,該降級的降級,該升遷的升遷,該疏遠(yuǎn)的疏遠(yuǎn),該親近的親近,于是一切事業(yè)都振興了起來;并且分解了三苗。
這二十二個人都能完成他們的工作。皋陶作獄官,能持平,百姓都對他們所得到的判決心服。伯夷主持禮儀,上上下下都能謙讓。垂主理工官,每一項工務(wù)都能完成。益主理虞政,山陵沼澤都開辟了。棄主持農(nóng)業(yè),各種谷類都長得茂盛。契作司徒,百姓親睦。龍主持接待賓客,遠(yuǎn)方人都來到中國。十二州首長所至之處,大九州的人沒有敢回避的。只有禹的功勞最大,導(dǎo)通了九大山,整治了九大澤,疏浚了九大河,界定了九大州。各州都拿特產(chǎn)來入貢,沒有不合規(guī)定的。五千里見方的領(lǐng)域,一直通到邊陲的荒服。南方安撫了交阯、北發(fā),西方的戎、析枝、渠庾、氐、羌,北方的山戎、發(fā)、息慎,東方的長、鳥夷。四海之內(nèi),都感戴帝舜的功德。于是禹創(chuàng)九韶的音樂,使各方奇異的珍品都致送到中國來,鳳凰也來展獻(xiàn)舞姿。天下頌揚(yáng)帝德,都從虞舜開始。
舜二十歲有孝名,三十歲堯舉用了他,五十歲代行天子之事,五十八歲堯去世,六十一歲取代帝堯登上帝位。登帝位后三十九年,到南方巡狩,死于蒼梧之野。葬于長江之南的九疑山,這就是零陵。
舜登上帝位之后,車上建著天子的旗,去朝見父親瞽叟,恭恭敬敬的一點(diǎn)不敢大意,完全是人子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封弟象為諸侯。
舜的兒子商均也不賢,舜于是早作打算,把禹推薦給上天(代行天子之政)。十七年后壽終;三年之喪過后,禹也把天子之位讓給舜的兒子,就像舜讓位給堯的兒子一樣。直到諸侯都來歸屬于他,然后才登上天子之位。堯的兒子丹朱,舜的兒子商均,都有封地,以供奉先人的祀典,穿自己的衣服,禮樂也都用自己的;用客人的身份見天子,天子不把他們當(dāng)做自己的臣下,表示不敢專有天下。
從黃帝到舜、禹,都同一姓,只是改了國號,以顯揚(yáng)各人的美德。所以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后,而以氏為分別,姓擬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太史公說:“學(xué)者大多說,五帝的年代太久遠(yuǎn)了。但是《尚書》只記載堯以來的事;而百家敘述黃帝,文字很不典雅,很不通順,大人先生們也都說不清楚。宰予問《五帝德》和《帝系姓》兩篇,一般儒者以為并非圣人孔子的話,因而也就不加傳授。我曾經(jīng)西邊到了崆峒,北邊過了涿鹿,東邊差不多抵達(dá)海上,南邊泛舟于長江、淮河,所到之處,長老們各人往往所說黃帝、堯、舜的地方,風(fēng)俗教化卻不相同。大概說來,以不背于古文《尚書》的比較真切。我閱讀《春秋》、《國語》,覺得能發(fā)明《五帝德》和《帝系姓》的地方,非常顯著,只是通常都不去深刻地考求;從表層上所顯示的看來,就一點(diǎn)都不虛假?!渡袝窔埲?,空隙的地方很多,它所遺佚的卻時常見于其他記載;要不是好學(xué)深思,心里能領(lǐng)悟事情的真相,固然是很難向淺見寡聞的人敘說的。我現(xiàn)在一并論列,選擇了文字最為典雅的,因而作成本紀(jì),全書的第一篇。”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軒轅之時,神農(nóng)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nóng)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xí)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zhàn)于阪泉之野。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nóng)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信道,未嘗寧居。
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wèi)。官名皆以云命,為云師。置左右大監(jiān),監(jiān)于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獲寶鼎,迎日推筴。舉風(fēng)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jì),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jié)用水火材物。有士德之瑞,故號黃帝。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黃帝居于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圣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yǎng)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址,西至于流沙,東至于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
帝顓頊生子曰窮蟬。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
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顓頊為族子。
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聰以知遠(yuǎn),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jié)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zhí)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fēng)雨所至,莫不從服。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勛。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而弟放勛立,是為帝堯。
帝堯者,放勛。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
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shù)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便程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中春。其民析,鳥獸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鳥獸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虛,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鳥獸氄毛。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信飭百官,眾功皆興。
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吁!頑兇,不用?!眻蛴衷唬骸罢l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堯又曰:“嗟,四岳,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堯曰:“鯀負(fù)命毀族,不可?!痹涝唬骸爱愒?,試不可用而已?!眻蛴谑锹犜烙悯?。九歲,功用不成。
堯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岳應(yīng)曰:“鄙德忝帝位?!眻蛟唬骸跋づe貴戚及疏遠(yuǎn)隱匿者?!北娊匝杂趫蛟唬骸坝旭嬖诿耖e,曰虞舜?!眻蛟唬骸叭唬蘼勚F浜稳??”岳曰:“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堯曰:“吾其試哉。”于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于二女。舜飭下二女于媯汭,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乃遍入百官,百官時序。賓于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yuǎn)方賓客皆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fēng)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圣,召舜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女登帝位?!彼醋層诘虏粦U律先?,舜受終于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
于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舜乃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遂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辯于群神。揖五瑞,擇吉月日,見四岳諸牧,班瑞。歲二月,東巡狩,至于岱宗,祡,望秩于山川。遂見東方君長,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為摯,如五器,卒乃復(fù)。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歸,至于祖禰廟,用特牛禮。五歲一巡狩,群后四朝。遍告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肇十有二州,決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zāi)過,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靜哉!
讙兜進(jìn)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辟。四岳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岳強(qiáng)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數(shù)為亂。于是舜歸而言于帝,請流共工于幽陵,以變北狄;放讙兜于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于三危,以變西戎;殛鯀于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于天。堯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quán)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皇诘ぶ?,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
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后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后母與弟,日以篤謹(jǐn),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于壽丘,就時于負(fù)夏。舜父瞽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cè)。
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者,四岳咸薦虞舜,曰可。于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nèi),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媯汭,內(nèi)行彌謹(jǐn)。堯二女不敢以貴驕?zhǔn)滤从H戚,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篤。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堯乃賜舜絺衣,與琴,為筑倉廩,予牛羊。瞽叟尚復(fù)欲殺之,使舜上涂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shí)井,舜從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為已死。象曰:“本謀者象?!毕笈c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堯二女,與琴,象取之。牛羊倉廩予父母?!毕竽酥顾磳m居,鼓其琴。舜往見之。象鄂不懌,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爾其庶矣!”舜復(fù)事瞽叟愛弟彌謹(jǐn)。于是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jì)其美,不隕其名。至于堯,堯未能舉。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nèi)平外成。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顓頊?zhǔn)嫌胁徊抛樱豢山逃?xùn),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梼杌。此三族世憂之。至于堯,堯未能去??N云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兇。舜賓于四門,乃流四兇族,遷于四裔,以御螭魅,于是四門辟,言毋兇人也。
舜入于大麓,烈風(fēng)雷雨不迷,堯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堯老,使舜攝行天子政,巡狩。舜得舉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謀于四岳,辟四門,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論帝德,行厚德,遠(yuǎn)佞人,則蠻夷率服。舜謂四岳曰:“有能奮庸美堯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維是勉哉?!庇戆莼?,讓于稷、契與皋陶。舜曰:“然,往矣?!彼丛唬骸皸墸杳袷拣?,汝后稷播時百谷?!彼丛唬骸捌?,百姓不親,五品不馴,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舜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軌,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維明能信。”舜曰:“誰能馴予工?”皆曰垂可。于是以垂為共工。舜曰:“誰能馴予上下草木鳥獸?”皆曰益可。于是以益為朕虞。益拜稽首,讓于諸臣朱虎、熊羆。舜曰:“往矣,汝諧?!彼煲灾旎ⅰ⑿芰`為佐。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禮?”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為秩宗,夙夜維敬,直哉維靜絜?!辈淖屬?、龍。舜曰:“然。以夔為典樂,教稚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毋虐,簡而毋傲;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能諧,毋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于!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彼丛唬骸褒垼尬芳勺嬚f殄偽,振驚朕眾,命汝為納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時相天事?!比龤q一考功,三考絀陟,遠(yuǎn)近眾功咸興。分北三苗。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實(shí);伯夷主禮,上下咸讓;垂主工師,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澤辟;棄主稷,百谷時茂;契主司徒,百姓親和;龍主賓客,遠(yuǎn)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違;唯禹之功為大,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撫交址、北發(fā),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fā)、息慎,東長、鳥夷,四海之內(nèi)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興九招之樂,致異物,鳳皇來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dāng)z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jǐn),如子道。封弟象為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薦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諸侯歸之,然后禹踐天子位。堯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禮樂如之。以客見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專也。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后而別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太史公曰:學(xué)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dú)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鬃铀鶄髟子鑶栁宓鄣录暗巯敌眨逭呋虿粋?。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fēng)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fā)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閑矣,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非好學(xué)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jì)書首。
[注釋]
【第1句】:羆:(pí)
【第2句】:貔:(pí)
【第3句】:貅:(xiū)
【第4句】:貙:(chū)
【第5句】:筴:(cè)
【第6句】:嫘:(léi)
【第7句】:顓頊:(zhuān xū)
【第8句】:嚳:(kù)
【第9句】:蟜:(jiǎo)
【第10句】:旸:(yáng)
【第11句】:毨:(xiàn)
【第12句】:娵:(jū)
【第13句】:氄:(rǒng)
【第14句】:燠:(yù)
【第15句】:讙:(huān)
【第16句】:瞽:(gǔ)
【第17句】:媯:(guī)
【第18句】:嶷:(nì)
【第19句】:嚚:(yín)
【第20句】:禋:(yīn)
【第21句】:眚:(shěng)
【第22句】:窳:(yǔ)
【第23句】:慝:(tè)
【第24句】:螭:(ch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