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澠池寄子瞻兄
懷澠池寄子瞻兄。宋代。蘇轍。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遙想獨(dú)游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宋代]:蘇轍
蘇轍在該詩自注中寫道“昔與子瞻應(yīng)舉,過宿縣中寺舍題其老僧奉閑之壁”。因為他十九歲時曾被任命為澠池縣的主簿(由于考中進(jìn)士,未到任),又經(jīng)過這里,有訪僧留題之事。所以在詩里寫道:這些經(jīng)歷是偶然還是必然?他充滿了疑惑,也是表達(dá)心中的感慨。同時在首聯(lián)中抒發(fā)了他與兄長依依惜別的難舍之情。這個“怕”字含有雙關(guān)涵義,一是人生道路艱難,二是一種無可奈何。蘇轍的這首詩的主題是懷舊,又是回憶,又是惜別。回憶當(dāng)年“曾為縣吏”,回憶“共題僧房”,數(shù)年光景晃如昨日,不免令人感嘆,又惜別哥哥“獨(dú)游”,想必這趟旅程是“佳味少”了,不過有什么辦法呢?一踏入仕途,就像棋盤上的棋子,只能任人擺往各個位置,實在身不由己,騅馬走累了可以“鳴嘶”,但人因?qū)偃斯埽荒軘[脫命運(yùn)的安排。所以這首詩真正的體現(xiàn)還是人生感嘆!
唐代·蘇轍的簡介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jìn)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fù)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
? 蘇轍的詩(1499篇) 〕
:
許月卿六
雪瀏瀏時逢曉日,水粼粼處識春風(fēng)。
天公留取峰頭雪,與作人間別樣春。
雪瀏瀏時逢曉日,水粼粼處識春風(fēng)。
天公留取峰頭雪,與作人間別樣春。
唐代:
岑參
六月襄山道,三星漢水邊。求凰應(yīng)不遠(yuǎn),去馬剩須鞭。
野店愁中雨,江城夢里蟬。襄陽多故事,為我訪先賢。
六月襄山道,三星漢水邊。求凰應(yīng)不遠(yuǎn),去馬剩須鞭。
野店愁中雨,江城夢裡蟬。襄陽多故事,為我訪先賢。
宋代:
陳良貴
青氈坐對此虛堂,惟有荷風(fēng)過短墻。早起卻憐春已去,閒來自覺日偏長。
綠迷隋苑顰楊柳,紅褪唐宮怨海棠。光景如流寒又燠,天時未定雨違旸。
青氈坐對此虛堂,惟有荷風(fēng)過短牆。早起卻憐春已去,閒來自覺日偏長。
綠迷隋苑顰楊柳,紅褪唐宮怨海棠。光景如流寒又燠,天時未定雨違旸。
元代:
柳貫
小谷疏林受數(shù)家,年芳猶有刺桐花。白云不為青山地,截斷前峰兩髻丫。
小谷疏林受數(shù)家,年芳猶有刺桐花。白雲(yún)不為青山地,截斷前峰兩髻丫。
:
沙曾達(dá)
縱橫經(jīng)籍喜幽居,滿架琳瑯勝五車。圖著身心能闡發(fā),不同高閣飽蟫魚。
縱橫經(jīng)籍喜幽居,滿架琳瑯勝五車。圖著身心能闡發(fā),不同高閣飽蟫魚。
元代:
胡奎
彼歡伯兮何仇。吾將汝兮解憂。汝何為兮我尤。眵吾之睫兮翳吾之眸。
我思汝由。汝莫我留。我不汝謀。我目其瘳。
彼歡伯兮何仇。吾將汝兮解憂。汝何為兮我尤。眵吾之睫兮翳吾之眸。
我思汝由。汝莫我留。我不汝謀。我目其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