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紫蓋山經玉泉山寺
祠紫蓋山經玉泉山寺。唐代。張九齡。 指途躋楚望,策馬傍荊岑。稍稍松篁入,泠泠澗谷深。觀奇逐幽映,歷險忘嶇嶔。上界投佛影,中天揚梵音。焚香懺在昔,禮足誓來今。靈異若有對,神仙真可尋。高僧聞逝者,遠俗是初心。蘚駁經行處,猿啼燕坐林。歸真已寂滅,留跡豈湮沉。法地自茲廣,何云千萬金。
[唐代]:張九齡
指途躋楚望,策馬傍荊岑。稍稍松篁入,泠泠澗谷深。
觀奇逐幽映,歷險忘嶇嶔。上界投佛影,中天揚梵音。
焚香懺在昔,禮足誓來今。靈異若有對,神仙真可尋。
高僧聞逝者,遠俗是初心。蘚駁經行處,猿啼燕坐林。
歸真已寂滅,留跡豈湮沉。法地自茲廣,何云千萬金。
指途躋楚望,策馬傍荊岑。稍稍松篁入,泠泠澗谷深。
觀奇逐幽映,曆險忘嶇嶔。上界投佛影,中天揚梵音。
焚香懺在昔,禮足誓來今。靈異若有對,神仙真可尋。
高僧聞逝者,遠俗是初心。蘚駁經行處,猿啼燕坐林。
歸真已寂滅,留跡豈湮沉。法地自茲廣,何雲千萬金。
唐代·張九齡的簡介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
? 張九齡的詩(205篇) 〕
:
黎景義
小欄花韻午晴初,家在桃源穩卜居。
壯士不言三尺劍,男兒須讀五車書。
小欄花韻午晴初,家在桃源穩蔔居。
壯士不言三尺劍,男兒須讀五車書。
明代:
楊慎
南滇六月朱夏涼,疊疊云嵐浮曉光。林花含笑遠天靜,江草喚愁終日長。
闌風伏雨淹客路,回谷深溪非我鄉。城隅隔手不相見,車馬經過淋潦妨。
南滇六月朱夏涼,疊疊雲嵐浮曉光。林花含笑遠天靜,江草喚愁終日長。
闌風伏雨淹客路,回谷深溪非我鄉。城隅隔手不相見,車馬經過淋潦妨。
明代:
方獻夫
先生身外固無求,帝問何嘗間隱幽。洛下當年遺盛事,乘傳猶得贊謀猷。
先生身外固無求,帝問何嘗間隱幽。洛下當年遺盛事,乘傳猶得贊謀猷。
明代:
姚子蓉
湖流曲折夜生潮,水國微茫樂事饒。紅葉影飄鐘出寺,寒鴉聲起麓歸樵。
懸知別后情千縷,且復尊前醉一瓢。莫訝嚴城笳鼓急,峰頭白鶴正相招。
湖流曲折夜生潮,水國微茫樂事饒。紅葉影飄鐘出寺,寒鴉聲起麓歸樵。
懸知別後情千縷,且複尊前醉一瓢。莫訝嚴城笳鼓急,峰頭白鶴正相招。
宋代:
吳柔勝
髯龍嘶風山石裂,玉人影斷橫斜月。
一聲翠羽瑯玕東,羅浮夢斷微茫中。
髯龍嘶風山石裂,玉人影斷橫斜月。
一聲翠羽瑯玕東,羅浮夢斷微茫中。
:
盧青山
桃光媚媚柳柔柔,隔歲枯藤老樹頭。似有孤心無盡思,不隨春色結同謀。
桃光媚媚柳柔柔,隔歲枯藤老樹頭。似有孤心無盡思,不隨春色結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