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髭自詠 其四
留髭自詠 其四。清代。陳維英。 今朝詩思為髭抽,后日詩從撚處求。倘每吟詩頻撚斷,詩人口比老僧頭。
[清代]:陳維英
今朝詩思為髭抽,后日詩從撚處求。倘每吟詩頻撚斷,詩人口比老僧頭。
今朝詩思為髭抽,後日詩從撚處求。倘每吟詩頻撚斷,詩人口比老僧頭。
唐代·陳維英的簡介
陳維英(1811~1869),字碩芝,又字實之,號迂谷,清淡水廳人。咸豐九年(1859)舉人。少時受業于庠生黃德輝、舉人陳六山、拔貢鄭用鑒及其長兄陳維藻。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福建閩縣教諭;咸豐元年(1851),臺灣道徐宗干舉為孝廉方正;咸豐九年(1859)鄉試中舉,授內閣中書。回籍后掌教于仰山、學海兩書院。同治元年(1862),戴萬生起事,因助餉捐得四品頭銜,并獲賞戴花翎。晚年建讀書之處于劍潭畔,名曰「太古巢」,著有《鄉黨質疑》、《偷閑錄》、《太古巢聯集》等。
...〔
? 陳維英的詩(57篇) 〕
宋代:
釋咸杰
一橈劈腦沒遮攔,大海波濤徹底乾。
盡謂單傳并直指,誰知總被祖師謾。
一橈劈腦沒遮攔,大海波濤徹底乾。
盡謂單傳并直指,誰知總被祖師謾。
明代:
鄺露
長城萬馀里,宮闕入浮云。飂風驅秋雁,榆黃華葉隕。
羲和無停軌,頹光慘蕭辰。斷尾掉泥涂,無為豢犧牲。
長城萬馀裡,宮闕入浮雲。飂風驅秋雁,榆黃華葉隕。
羲和無停軌,頹光慘蕭辰。斷尾掉泥塗,無為豢犧牲。
宋代:
張玉娘
淑氣回春雪漸融,星河天上一宵通。芙蕖萬點交秋月,鼓角三更度曉風。
燭影暈迷光綽約,簾環聲徹佩玲瓏。不妨鳥篆留仙跡,鳳輦殷勤出紫宮。
淑氣回春雪漸融,星河天上一宵通。芙蕖萬點交秋月,鼓角三更度曉風。
燭影暈迷光綽約,簾環聲徹佩玲瓏。不妨鳥篆留仙跡,鳳輦殷勤出紫宮。
:
吳德功
曉起登山隴,優游緩步行。日從峰隙漏,風自澗中生。
嵐氣千層潤,巖泉一片清。縱觀滄海外,帆影眼前呈。
曉起登山隴,優遊緩步行。日從峰隙漏,風自澗中生。
嵐氣千層潤,巖泉一片清。縱觀滄海外,帆影眼前呈。
宋代:
王安石
泊船香爐峰,始與子相識。寄書邗江上,詒我峰下石。
緣以湘水竹,攜持與南北。永懷故人歡,不愿百金易。
泊船香爐峰,始與子相識。寄書邗江上,詒我峰下石。
緣以湘水竹,攜持與南北。永懷故人歡,不願百金易。
宋代:
鄭剛中
聞說吳郎入漢中,掃除亭榭祝東風。
三年不與故人醉,留取數枝桃杏紅。
聞說吳郎入漢中,掃除亭榭祝東風。
三年不與故人醉,留取數枝桃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