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梅風·斜陽外
落梅風·斜陽外。元代。李致遠。 斜陽外,春雨足,風吹皺一池寒玉。畫樓中有人情正苦,杜鵑聲莫啼歸去。
[元代]:李致遠
斜陽外,春雨足,風吹皺一池寒玉。畫樓中有人情正苦,杜鵑聲莫啼歸去。
斜陽外,春雨足,風吹皺一池寒玉。畫樓中有人情正苦,杜鵑聲莫啼歸去。
李致遠這首小令狀寫離情。前三句寫景,后二句寫情。開頭即以“斜陽”、“春雨”渲染雨后春晚的寂靜落寞。“風吹皺一池寒玉”,初看是對外在世界的描寫,其實亦是對主人公的內心感受的揭示,不妨視為過渡句。第四句“畫樓中有人情正苦”才開始正面點題,直接道出離人之“苦”。尾句“杜鵑聲莫啼歸去”,表達了企盼離人早歸的殷切之意。整個作品用語含蓄,使相思的凄苦表達得更為深沉。
唐代·李致遠的簡介
李致遠,生平事跡不詳。何夢華抄本《太平樂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陽(今屬江蘇)。存小令26首,套數4篇及雜劇《還牢未》。仇遠相交甚密。據仇遠寫給李致遠的《和李志遠君深秀才》詩中說他“有才未遇政績損”“亦固窮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鶴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順,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譜》列其為曲壇名家,評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
? 李致遠的詩(21篇) 〕
宋代:
張嵲
無復余聲到耳邊,衡門不閉亦蕭然。
風枝鳥語皆無賴,每向春晴聒晝眠。
無複餘聲到耳邊,衡門不閉亦蕭然。
風枝鳥語皆無賴,每向春晴聒晝眠。
明代:
鄧云霄
書記翩翩清且嘉,偶攜龍劍事張華。行吟常負囊中錦,同夢曾偷筆里花。
白社徑堪呼小友,青云猶許附名家。主人最是憐才者,豈似方回浪自誇?
書記翩翩清且嘉,偶攜龍劍事張華。行吟常負囊中錦,同夢曾偷筆裡花。
白社徑堪呼小友,青雲猶許附名家。主人最是憐才者,豈似方回浪自誇?
清代:
杜貴墀
斷檻扶慵,危橋倚困,日日無情煙雨。舊識蕭娘,不是者般眉嫵。
直瘦到、金縷衣寬,斷魂比、玉門關苦。念漂萍、泊絮都非,斜陽空付亂蟬語。
斷檻扶慵,危橋倚困,日日無情煙雨。舊識蕭娘,不是者般眉嫵。
直瘦到、金縷衣寬,斷魂比、玉門關苦。念漂萍、泊絮都非,斜陽空付亂蟬語。
:
金鑒才
野梅如雪綴寒條,夢斷孤山月已凋。錦色千重應物累,春愁一點許君消。
貪泉穿石真迷眼,細柳經風竟折腰。不覺只今林下客,青氈自擁話前朝。
野梅如雪綴寒條,夢斷孤山月已凋。錦色千重應物累,春愁一點許君消。
貪泉穿石真迷眼,細柳經風竟折腰。不覺隻今林下客,青氈自擁話前朝。
:
劉崧
盡道樓居思不群,滿樓山色翠紛紛。高崖斜日含丹霧,碧嶂清秋起暮云。
江上捲簾通雨氣,月中看劍動星文。來游定覓張公子,載酒題詩過夜分。
盡道樓居思不群,滿樓山色翠紛紛。高崖斜日含丹霧,碧嶂清秋起暮雲。
江上捲簾通雨氣,月中看劍動星文。來遊定覓張公子,載酒題詩過夜分。
明代:
姚子蓉
湖流曲折夜生潮,水國微茫樂事饒。紅葉影飄鐘出寺,寒鴉聲起麓歸樵。
懸知別后情千縷,且復尊前醉一瓢。莫訝嚴城笳鼓急,峰頭白鶴正相招。
湖流曲折夜生潮,水國微茫樂事饒。紅葉影飄鐘出寺,寒鴉聲起麓歸樵。
懸知別後情千縷,且複尊前醉一瓢。莫訝嚴城笳鼓急,峰頭白鶴正相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