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后歌
東阿后歌。清代。程鴻詔。 南去見山自此始,南來見山自此止。出山入山皆艱難,連朝山色愁中看。我欲移之著何處,恐礙天下行人路。愚心惟祝在山泉,繞山飛流成長川。一葦可航一帆送,輕舟竟渡免塵閧。東阿況亦吾宗邦,千年雖久安能忘。八斗才高今不見,一心捧日山難限。昊天自昔鑒孤忠,峰巒倏忽移愚公。崎嶇化盡得平易,轍端蜿蜒痕在地。從此大道無偏頗,青山回首夢中多。
[清代]:程鴻詔
南去見山自此始,南來見山自此止。出山入山皆艱難,連朝山色愁中看。
我欲移之著何處,恐礙天下行人路。愚心惟祝在山泉,繞山飛流成長川。
一葦可航一帆送,輕舟竟渡免塵閧。東阿況亦吾宗邦,千年雖久安能忘。
八斗才高今不見,一心捧日山難限。昊天自昔鑒孤忠,峰巒倏忽移愚公。
崎嶇化盡得平易,轍端蜿蜒痕在地。從此大道無偏頗,青山回首夢中多。
南去見山自此始,南來見山自此止。出山入山皆艱難,連朝山色愁中看。
我欲移之著何處,恐礙天下行人路。愚心惟祝在山泉,繞山飛流成長川。
一葦可航一帆送,輕舟竟渡免塵閧。東阿況亦吾宗邦,千年雖久安能忘。
八鬥才高今不見,一心捧日山難限。昊天自昔鑒孤忠,峰巒倏忽移愚公。
崎嶇化盡得平易,轍端蜿蜒痕在地。從此大道無偏頗,青山回首夢中多。
唐代·程鴻詔的簡介
(?—1874)清順天大興人,字伯敷。道光二十九年舉人。咸豐間入曾國藩幕,官至山東補用道。后入李鴻章幕,查辦四川教案。晚年應皖撫英翰聘,修《安徽通志》。有《有恒心齋詩文集》等。
...〔
? 程鴻詔的詩(7篇) 〕
清代:
屈大均
黃鵠歌聲苦,何殊漢細君。蛾眉拋白草,鳳翮墮青云。
肉酪調齋飯,毛氈制戰裙。雪花如掌大,持打皂雕群。
黃鵠歌聲苦,何殊漢細君。蛾眉拋白草,鳳翮墮青雲。
肉酪調齋飯,毛氈制戰裙。雪花如掌大,持打皂雕群。
近代:
劉咸滎
何處桃源可問津,我生應嘆不逢辰。八年風雨搖中國,一席冠裳奪外人。
民滴殘膏猶有淚,天沉殺氣久無春。葩經讀罷鬩墻句,四顧茫茫一愴神。
何處桃源可問津,我生應歎不逢辰。八年風雨搖中國,一席冠裳奪外人。
民滴殘膏猶有淚,天沉殺氣久無春。葩經讀罷鬩牆句,四顧茫茫一愴神。
宋代:
章甫
置身高踞澄臺上,放眼遙空碧海中。不使一層樓尚隔,真誇千里目能窮。
龍門倒射滄溟日,蜃氣消沉島嶼風。浩淼流波歸巨壑,茫茫大半是朝東。
置身高踞澄臺上,放眼遙空碧海中。不使一層樓尚隔,真誇千裡目能窮。
龍門倒射滄溟日,蜃氣消沉島嶼風。浩淼流波歸巨壑,茫茫大半是朝東。
明代:
袁宏道
壁上苔痕字,回頭十二年。方平猶眼底,江令是生前。
童子來扶杖,山僧試煮泉。浪中驚準出,塔下古蛟眠。
壁上苔痕字,回頭十二年。方平猶眼底,江令是生前。
童子來扶杖,山僧試煮泉。浪中驚準出,塔下古蛟眠。
宋代:
邵雍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恨月時。見說天長在甚處,照教人老待奚為。
嬋娟東面才如鑒,屈曲西邊卻似眉。由此遂多悲與喜,堯夫非是愛吟詩。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恨月時。見說天長在甚處,照教人老待奚為。
嬋娟東面才如鑒,屈曲西邊卻似眉。由此遂多悲與喜,堯夫非是愛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