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是硬貨幣,是不會貶值的,因此,很多人都愿意投資黃金,還有些百姓有多余的資金,也會想著購買些黃金在家保值。黃金從古至今一直是一種流通的幣,尤其當紙幣發生信用危機之時,黃金的優勢就會從中體現出來。國際上用于流通的貨幣,除了美元就是黃金,也可以作為貿易結算的一種貨幣。
在我國,普遍存在購買黃金的喜好,黃金保值不是懂經濟的人才知道,百姓都是知曉的。不然怎么有2014年5月,中國大媽們搶購黃金的事件。當時,國際金價跌至每盎司1500美元,引起中國大媽出手購買。在短短一段時間,就搶購了近300噸黃金,其價值為1000億人民幣,這一數字震驚整個華爾街,也知曉了中國人的購買力之強悍。
中國主要分為兩類購買黃金的用戶,一類則為裝飾品性質的黃金,其主要形式為金項鏈,金戒指、金手鐲等。那么還有一種就是投資性的金條,人們主要去銀行購買,購買金條的手續也相當簡便,自需帶上現金還有錢就可以了。
黃金隨處可買,金飾店滿街都是,銀行也隨處可見,只要有錢,購買黃金不成問題。然而回收渠道就沒這么多了,如果一時需要錢,將黃金賣給首飾回收店,或是一些金飾店,那就賣不到當前金價,可能要比當時的金價低好多才能賣出去。金飾店回收過來,還需重新加工修整才能賣出去,再加上店鋪租金與人工費,都是核算在里面的。
那么既然從銀行買黃金過來,而再把黃金賣給銀行,可就不是這么簡單輕松的事。銀行更愿意售金條,可并不喜歡收回金條,銀行的工作人員也會以各種理由,推三阻四的不想買回金條,其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如果想把手中的金條賣還給銀行,必須要是該行售出的,否則銀行不會回收不是本行的黃金,這是所有銀行不成文的一項規定。而且就算是這家銀行的金條,回收也要到指定網點,專門柜臺才能辦理該業務。并不是隨意哪個銀行都可以。現在,部分銀行只售出投資金條,并不回收金條,所以遇見愿意回收金條的銀行還算是幸運。
其二,銀行回收金條,除了要到指定網點,辦理金條回收業務時,還要出示金條的完整發票收據以及鑒定證書,金條上的編號必須與鑒定證書保持一致,銀行才會回購。銀行之前也回購過金條,有出現黃金生銹的情況,所以去銀行賣金條之,必須要帶金條,發票收據單及鑒定證書,并且所有資料數據都要保持一致方可。
其三,銀行在回購時,必須要對黃金的真假以及純度進行重新鑒定,這個鑒定所產生的費用,銀行方不愿意承擔,當然,客戶也不愿意承擔。畢竟買的時候客戶也沒要求做鑒定就拿走了,現在拿回來卻提出諸多條件。銀行不愿意回購金條,與這也有很大一關系,拒絕回購的話,就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黃金作為硬貨幣,自有收藏和投資的價值,作為流通貨幣,自有它的保值與增值功能。然而,在國內購買黃金相當簡單方便,但當再賣出去時,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多數金飾店與銀行都不愿意收購黃金,就算收購也不可能按當時的時價回收,可以稱之為賤賣才能賣出去。
如果賣給銀行,繁瑣的手續,鑒定的費用等,都是客戶不愿意的,銀行也擔心與客戶之間產生不愉快,所以很多銀行都不愿意回購金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