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咎責躬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同“引咎自責”。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后壹奸罪發露伏誅,權引咎責躬。”
例子《舊五代史·周書·世宗紀》:“雖古人有引咎責躬,因災致懼,亦無以過此也?!?/p>
基礎信息
拼音yǐn jiù zé gōng
注音一ㄣˇ ㄐ一ㄡˋ ㄗㄜˊ ㄍㄨㄥ
繁體引咎責躳
感情引咎責躬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書通二酉(意思解釋)
- 甕中之鱉(意思解釋)
- 空穴來風(意思解釋)
- 棟梁之材(意思解釋)
- 喟然長嘆(意思解釋)
- 昂首挺胸(意思解釋)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釋)
- 廢書而嘆(意思解釋)
- 性急口快(意思解釋)
- 燕雀安知鴻鵠志(意思解釋)
- 死對頭(意思解釋)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釋)
- 異寶奇珍(意思解釋)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釋)
- 閑情逸趣(意思解釋)
- 鳳協鸞和(意思解釋)
- 如癡如醉(意思解釋)
- 無稽之談(意思解釋)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釋)
- 坐以待斃(意思解釋)
- 心小志大(意思解釋)
- 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意思解釋)
- 斗轉星移(意思解釋)
- 耳聰目明(意思解釋)
- 叫苦不迭(意思解釋)
- 驕傲自滿(意思解釋)
- 老牛舐犢(意思解釋)
- 困獸猶斗(意思解釋)
※ 引咎責躬的意思解釋、引咎責躬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天經地義 | 經:道;原則;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比喻理所當然;不可置疑。 |
老馬識途 | 識:認得;途:路。老馬能認識走過的道路。比喻年紀大的人;富有經驗。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價值千金的皮衣,決非一只狐貍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積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為民請命 | 請命:請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當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當權者陳述困難,提出要求。 |
莫衷一是 | 莫:不;還是;衷:折衷;斷定;是:對。指不知哪個正確。形容各種意見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
背腹受敵 | 指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
易子而教 | 易:交換。交換孩子進行教育。 |
匡亂反正 | 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
骨肉離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比喻親人分散,不能團聚。 |
荒淫無恥 | 荒淫:貪酒好色。生活糜爛;不知羞恥。 |
氣充志驕 | 謂心滿意得,驕傲自大。 |
炙手可熱 | 炙:烤。熱得燙手。比喻氣焰盛;權勢大。 |
萬無一失 | 指絕對不會出差錯。萬:形容很多;失:差錯。 |
成竹在胸 | 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 |
庖丁解牛 | 庖?。簭N師。廚師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技術純熟神妙;做事得心應手。 |
有目共睹 | 睹:看見。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見。形容極其明顯。 |
不置可否 |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td> |
分門別類 | 門:類;別:區別。根據事物的特征分類。 |
安閑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
橫七豎八 | 有的橫著;有的豎著。形容雜亂無章;沒有條理。 |
屢試不爽 | 屢次試驗都不錯。 |
過門不入 |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職守,公而忘私。 |
一覽無余 | 覽:看。余:剩余??匆谎劬腿靠丛谘劾铩?/td> |
舉足輕重 | 一挪動腳;就會影響兩邊的分量。原指一個實力強的人處于兩方之間;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會打破均勢。比喻地位極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色厲內荏 | 色:神色;歷:歷害;內:內心。荏:軟弱;怯懦。形容外表嚴厲強硬;內心怯懦軟弱。 |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 鴛鴦:鳥名,比喻夫妻。喬太守審理案件時將錯就錯,亂點鴛鴦,將三對夫妻相互錯配。比喻胡亂指揮。 |
繁榮富強 | 繁榮:(經濟或事業)蓬勃發展;興盛;富強:(國家)生產豐富;力量強大。形容國家興旺發達;富足強大。 |
為虎作倀 | 被老虎咬死的人變成鬼;又去引誘別人來讓老虎吃;這種鬼叫作“倀”。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