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動地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ng tān dòng dì
基本解釋驚:驚動;動:震撼。驚動上天;震動大地。形容聲音極大或聲勢影響極大。
出處唐 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垅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驚天動地的典故
人格最高、能力最強的人做事時應該聲勢浩大、遠近聞名。一個有高尚道德、崇高理想和本領高強的人應該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明朝郎瑛在《七修類稿》中闡述:“御史初至則曰驚天動地,過幾月則曰錯天黑地;去時則曰寞天寂地。”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驚天動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實至名歸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倫修行,終受當事之知;實至名歸,反作終身之玷。” |
妖不勝德 | 《史記·殷本紀》:“臣聞妖不勝德。” |
敬業樂群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 |
冷若冰霜 | 清 劉鄂《老殘游記續集》第二回:“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 |
自怨自艾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太甲悔過,自怨自艾,于桐處仁遷義。” |
刑期無刑 | 語出《書 大禹謨》:“刑期于無刑。” |
揚幡擂鼓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如今是揚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見了。” |
當機立斷 | 漢 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機立斷。” |
簡明扼要 | 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 |
苦口之藥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