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人不孥的成語故事

拼音zuì rén bù nú
基本解釋孥:妻與子女的統稱。謂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出處《孟子 梁惠王》:“澤梁無禁,罪人不孥。”
罪人不孥的典故
戰國時期,有人勸齊宣王毀掉周天子巡狩朝見諸侯的明堂,宣王征詢孟子,孟子認為如果要實行王政就不能毀,因為周文王當年靠施行王政才統一天下,他罪人不孥,對鰥夫、寡婦、獨夫、孤兒這種無助的人特殊照顧,齊宣王認為言之有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罪人不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謹小慎微 | 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圣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
一視同仁 | 唐 韓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
前瞻后顧 |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七十致仕》:“死期將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遠,夜行不休,前瞻后顧,無所棲歸,不亦太可憐乎!” |
先聲奪人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軍志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
炙手可熱 | 唐 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
天昏地暗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
推三阻四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這事情應難、應難造次。” |
敷衍了事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不但上憲跟前兄弟無以交代,就連著老哥們也不好看,好像我們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
酒后茶余 | 魯迅《而已集 黃花節的雜感》:“從別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鄉--的例子推想起來,當時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沒有什么意見,若干人當作酒后茶余的談助的罷。” |
魚死網破 | 《杜鵑山》第五場:“他就是張網捕魚,我也拼他個魚死網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