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刑弼教的成語故事

拼音míng xíng bì jiào
基本解釋弼:輔助。用刑法曉喻人民,使人們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達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出處《尚書 大禹漠》:“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暫未找到成語明刑弼教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明刑弼教)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個人主義 | 毛澤東《關(guān)于糾正黨內(nèi)的錯誤思想》:“這是小資產(chǎn)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xiàn)。” |
百川歸海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氾論訓》:“百川異源,而皆歸于海;百家殊業(yè)而皆務(wù)于治。” |
引鬼上門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卻叫得‘引鬼上門’,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罷了。” |
前瞻后顧 |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七十致仕》:“死期將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遠,夜行不休,前瞻后顧,無所棲歸,不亦太可憐乎!” |
丑聲遠播 | 《宋書·盧陵孝獻王義真?zhèn)鳌罚骸跋剃栔幔舐曔h播。”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 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自強不息 |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不僧不俗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時沒眼色,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豈不誤了終身?” |
遺形藏志 | 漢·嚴遵《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遺形藏志,與道相得。” |
源源不斷 | 《孟子 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