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始知終的成語故事

拼音dǔ shǐ zhī zhōng
基本解釋謂看見事物的開始階段就預見到它的最終結果。
出處漢·袁康《越絕書·德序外傳記》:“故圣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暫未找到成語睹始知終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睹始知終)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干凈利落 | 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不是老人家,誰能做這樣干凈利落?” |
僧多粥少 | 王朔《浮出海面》:“國家有困難,僧多粥少,為國分憂嘛。” |
翻箱倒柜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翻箱倒籠,滿屋尋一個遍,那有些影兒。” |
普天同慶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百猥頒厚賚。” |
鑿壁借光 | 晉·葛洪《西京雜記》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
正身明法 | 《晉書 元帝紀》:“二千石令長當袛奉舊憲,正身明法,抑齊豪強,存恤孤獨,隱實戶口,勸課農桑。” |
損人不利己 | 魯迅《書信 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的。” |
天昏地暗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
飲水思源 | 北周 庾信《征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
倒懸之危 | 《孟子 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如解倒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