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枝共冢的成語故事

拼音lián zhī gòng zhǒng
基本解釋比喻愛情堅貞不渝
出處晉 干寶《搜神記》第11卷:“便有大梓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
連枝共冢的典故
戰國時期宋康王搶奪家人韓憑的妻子何氏,韓憑憂怨而自殺,何氏也殉情而死,留下遺書要求與韓合葬。宋康王不同意,將韓何分開葬,兩墳可以相望。后來兩墳之間長出一株大樹,枝葉相連,盤根錯節,宋人取名為相思樹。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連枝共冢)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倒果為因 | 民意《告非難民生主義者》:“曾不問資本所以群趨于都會之故,是所謂倒果為因者耳。” |
強中自有強中手 | 元·無名氏《隋何賺風魔蒯徹》第三折:“你個蕭何休夸蒯徹舌,這的是強中自有強中手。” |
太歲頭上動土 | 元 無名氏《打董達》第二折:“我兒也,你尋死也,正是太歲頭上動土哩!” |
多才多藝 | 《尚書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 |
齊頭并進 | 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并進,迎頭趕上。” |
居重馭輕 | 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故自三代、秦、漢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親歷行陣,習知武事,知居重馭輕之勢。” |
當仁不讓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朱熹集注:“當仁,以仁為己任也。” |
有去無回 | 柯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
反老還童 | 清 翟灝《通俗編 識馀》:“《急就章》‘長樂無極老復丁’即《參同契》所云老翁復丁壯也,今變之曰反老還童。” |
因噎廢食 | 漢 劉向《說苑》:“一噎之故,絕谷不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