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而不實(shí)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á ér bù shí
基本解釋華;同“花”;開花;實(shí):結(jié)果實(shí)。光開花;不結(jié)果。比喻外表好看;內(nèi)里空虛;有名無實(shí)。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五年》:“且華而不實(shí),怨之所聚也。”
華而不實(shí)的典故
春秋時(shí),晉國大夫陽處父出使到魏國去,回來路過寧邑,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贏(ying),看見陽處父相貌堂堂,舉止不凡,十分欽佩,悄悄對(duì)妻子說:“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來,隨時(shí)留心,都沒找到一個(gè)合意的。今天我看陽處父這個(gè)人不錯(cuò),我決心跟他去了。”店主得到陽處父的同意,離別妻子,跟著他走了。一路上,陽處父同店主東拉西扯,不知談些什么。店主一邊走,一邊聽。剛剛走出寧邑縣境,店主改變了主意,和陽處父分手了。店主的妻子見丈夫突然折回,心中不明,問道。“你好不容易遇到這么個(gè)人,怎么不服他去呢?你不是決心很大嗎?家里的事你盡管放心好了。”“我看到他長得一表人才,以為他可以信賴,誰知聽了他的言論卻感到非常討厭。我怕跟他一去,沒有得到教育,反倒遭受禍害,所以打消了原來的主意。”店主說。這陽處父,在店主的心目中,就是個(gè)”華而不實(shí)”的人。所以,店主毅然地離開了他。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華而不實(shí))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積不相能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吳漢傳》:“君與劉公積不相能,而信其虛淡,不為之備,終受制矣。” |
秋高氣和 | 清 曾樸《孽海花》第十九回:“卻說小燕便服輕車,叫車夫徑到城南保安寺街而來,那時(shí)秋高氣和,塵軟蹄輕,不一會(huì)已到了門口,把車停在門前兩棵大榆樹蔭下。” |
燈蛾撲火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7回:“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 |
不可勝舉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 |
輪扁斫輪 | 《莊子·天道》:“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 |
謳功頌德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jì)》:“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一視同仁 | 唐 韓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yuǎn)。” |
昂首挺胸 | 《上饒集中營 浩氣長存》:“個(gè)個(gè)視死如歸,堅(jiān)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雞胸龜背 | 章炳麟《新方言·釋形體》:“《說文》:‘奚,大腹也。’今人謂匈(胸)腹間大者為奚匈,呼如雞匈,遂有‘雞胸龜背’之語。” |
斷香零玉 | 清·洪昇《長生殿·尸解》:“這是我斷香零玉沉埋處,好結(jié)果一場(chǎng)廝耨,空落得薄命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