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沐猴的成語故事

拼音yī guān mù hóu
基本解釋沐猴:獼猴。穿衣戴帽的獼猴。比喻人虛有其表而人品低下。
出處元·汪元亨《朝天子·歸隱》曲:“厭襟裾馬牛,笑衣冠沐猴?!?/p>
暫未找到成語衣冠沐猴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衣冠沐猴)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3回:“這是送上門的。你老人家休錯這主意,過這村,就沒這店了?!?/td> |
七搭八扯 | |
論黃數白 | 明·丘濬《投筆記·投筆空回》:“笑弩駘言不遜,論黃數白不堪聽。” |
匡亂反正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td> |
防患于未然 | 《周易 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樂府詩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td> |
雪兆豐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td> |
損人不利己 | 魯迅《書信 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的?!?/td> |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 郭澄清《大刀記》第十章:“千錘打鑼,一錘定音——隊長,你就決定吧。” |
暮史朝經 |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螢窗雪案,暮史朝經。” |
斗唇合舌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斗唇合舌?!?/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