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患解紛的成語故事

拼音pái huàn jiě fēn
基本解釋見“排難解紛”。
出處唐·崔知賢《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詩,明·孫慎行序:“遺形卻立,終希獨善之資;排患解紛,未洽隨時之義。”
暫未找到成語排患解紛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排患解紛)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突飛猛進(jìn) | 鄒韜奮《患難馀生記》第三章:“進(jìn)步文化的突飛猛進(jìn),雖有利于國家民族,雖有利于人民大眾,但卻是頑固派反動派的莫大的障礙物。” |
正本溯源 |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諸制度禮樂,是以為之正本溯源。” |
人才濟(jì)濟(jì)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2回:“閏臣見人才濟(jì)濟(jì),十分歡悅。” |
嚴(yán)刑峻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后遭條獄之詔,吉捍拒大難,不避嚴(yán)刑峻法。” |
荒淫無恥 | 徐遲《狂歡之夜》:“在這座最莊嚴(yán)的城中,卻有著一群荒淫無恥的,丑態(tài)百出的,傷天害理的,窮兇極惡的衣冠禽獸。” |
明爭暗斗 | 馮玉祥《我的生活》:“于是兩方明爭暗斗,各不相讓,一天利害一天,鬧成所謂‘府院之爭’。” |
兵荒馬亂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qū)被擄。” |
驚心動魄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yuǎn),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
朝令夕改 | 唐 元稹《授馬總檢校刑部尚書天平軍節(jié)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煩,自非有為而為。” |
時易世變 | 晉 魯褒《錢神論》:“當(dāng)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