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違農時的成語故事

拼音bù wéi nóng shí
基本解釋違:不遵守。不耽誤農作物的耕種時節。
出處戰國 鄒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不違農時的典故
戰國時期,孟子去見梁惠王,梁惠王問孟子自己如何盡力治國,百姓遭災時是如何盡力救濟,為什么人口沒有增加。孟子認為只是考慮如何去救災,沒有考慮到如何不違農時去發展農業生產,應該盡快抓緊時間促進生產,讓人們過上溫飽生活。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不違農時)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絲不茍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茍,升遷就在指日?!?/td> |
月明千里 | 南朝 宋 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
敬業樂群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td> |
林下風致 | 《宣和書譜·婦人薛濤》:“婦人薛濤,成都倡婦也。以詩名利時,雖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風致,故詞翰一出,則人爭傳以為玩。” |
富貴不淫,威武不屈 | 清·方亨咸《邵村雜記·武風子傳》:“其有道者歟?不然,何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耶?” |
簞瓢屢空 |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td> |
草菅人命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所以說為官做吏的人,千萬不要草菅人命,視同兒戲!” |
男女授受不親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td> |
拉大旗作虎皮 |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首先應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著自己,去嚇唬別人?!?/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