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童一馬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時代的好友。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
例子煩借問,二童一馬,幾時入尉瞻儀?宋·劉克莊《漢宮春·陳尚書生日》詞
基礎信息
拼音èr tóng yī mǎ
注音ㄦˋ ㄊㄨㄥˊ 一 ㄇㄚˇ
繁體二童一馬
感情二童一馬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同“青梅竹馬”。
近義詞青梅竹馬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放牛歸馬(意思解釋)
- 默不做聲(意思解釋)
- 男女授受不親(意思解釋)
- 篤近舉遠(意思解釋)
- 秣馬厲兵(意思解釋)
- 目不轉睛(意思解釋)
- 救經引足(意思解釋)
- 衣錦還鄉(意思解釋)
- 風和日麗(意思解釋)
- 難上加難(意思解釋)
- 斷香零玉(意思解釋)
- 羽旄之美(意思解釋)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釋)
- 著手成春(意思解釋)
- 天網恢恢(意思解釋)
- 雙柑斗酒(意思解釋)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釋)
- 豐功偉績(意思解釋)
- 無窮無盡(意思解釋)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釋)
- 舉足輕重(意思解釋)
-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意思解釋)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意思解釋)
- 土生土長(意思解釋)
- 五花八門(意思解釋)
- 踉踉蹌蹌(意思解釋)
- 始終一貫(意思解釋)
- 見所不見(意思解釋)
※ 二童一馬的意思解釋、二童一馬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狼號鬼哭 | 形容哭聲凄慘。 |
流離瑣尾 | 比喻處境由順利轉為艱難。 |
放牛歸馬 | 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
鷗鳥不下 | 鷗鳥不愿飛下來。比喻察覺他人將傷害自己,加倍防范。 |
樂道好古 | 以守道為樂,喜愛古制。 |
人心歸向 | 向:歸向,向往。指人民群眾所擁護的,向往的。 |
珠宮貝闕 | 用珍珠寶貝做的宮殿。形容房屋華麗。 |
倒懸之危 | 倒懸:象人被倒掛著一樣。比喻處境極端困難。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 |
逆來順受 | 逆:不順;順:順從;受:忍受。碰上十分惡劣的境遇而順從地忍受;不作反抗。 |
青云直上 | 青云:指青天。直線上升;向高空飛騰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線上升。 |
大張旗鼓 | 大規模地搖旗擂鼓(張:展開;鋪排;旗鼓:古代作戰時傳達軍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規模和聲勢大;現泛指做事規模和聲勢很大。 |
鐵樹開花 | 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鐵樹:也叫蘇錢;常綠喬木;好多年才開一次花。 |
羽旄之美 |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 |
分門別類 | 門:類;別:區別。根據事物的特征分類。 |
皮笑肉不笑 |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 |
恐后爭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進。 |
叫苦連天 | 一聲接一聲地訴苦。 |
手不釋書 | 猶手不釋卷。 |
輕重緩急 | 緩:慢;不急。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 |
從天而降 | 天上掉下來的。 |
時運亨通 | 指時運好,諸事順利。 |
樂以忘憂 |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
今古奇觀 | 奇觀:奇異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見的事。 |
伸手不見五指 | 形容光線非常暗,看不見四周圍的事物。 |
半新不舊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舊。 |
逢人說項 | 比喻到處為人說好話 |
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剮: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死也敢干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