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史
詞語解釋
外史[ wài shǐ ]
⒈ ?指野史、雜史和以描寫人物為主的舊小說之類,如《儒林外史》
英unofficial history;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官名。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區(qū)的王令、四方地志等。
引《周禮·春官·大宗伯》:“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
宋 陳亮 《三國紀年序》:“自當時之諸侯,國各有史,一言一動,罔不畢載。故四方之志,外史掌之。”
清 黃遵憲 《三哀詩》:“我已外史達,人實高閣置。”
⒉ ?指稗史及某些舊小說。如舊題 漢 黃憲 的《天祿閣外史》、 清 吳敬梓 的《儒林外史》。
⒊ ?舊時文人常用作別號。如 元 張雨 稱 句曲外史,清 惲格 稱 白云外史。
國語辭典
外史[ wài shǐ ]
⒈ ?非正史,大抵為瑣記及小說之類。如《儒林外史》。
近別史
⒉ ?文人常以此作為雅號。
引《明史·卷二八五·文苑傳一·趙塤傳》:「入見,賜之宴,賦詩稱旨,除廣信教授,自號榮陽外史。」
⒊ ?職官名。職掌記錄王者下達于京畿外的命令,并掌理四方邦國志書,三皇五帝的典籍 。
相關(guān)成語
- huí wèi回味
- bǎo xiān保鮮
- gāo shēng高聲
- xuàn mù què旋木雀
- bǐ tè比特
- jǐng shǔ警署
- fēi fēi飛飛
- yáo yáo wú qī遙遙無期
- pín kùn貧困
- zì jué眥決
- shuō qǐ說起
- kāi zhàn開戰(zhàn)
- shī zǐ獅子
- xué kē學(xué)科
- dū shì都試
- tài píng dào太平道
- qīng tīng傾聽
- cháng bèi常備
- xiàn zài現(xiàn)在
- chú cǎo鋤草
- chēng mù jié shé瞠目結(jié)舌
- tǒng yī統(tǒng)一
- jīn qì津氣
- bǎi fā bǎi zhòng百發(fā)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