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觀望 |
徘徊:來回地行走。形容應該決斷時猶豫的樣子。 |
改過遷善 |
改正錯誤,變成好的。指去惡就善。 |
經邦論道 |
指治理國家,談論治國之道。比喻位居高層 |
敬業樂群 |
專心學習,和同學融洽相處。 |
彬彬有禮 |
彬彬: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形容文雅而有禮貌。 |
零光片羽 |
比喻珍貴事物的一小部分。 |
刻骨銘心 |
刻:刻劃;銘:在金屬上刻寫。刻在骨頭上;銘刻在心靈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
河魚腹疾 |
指腹瀉。 |
炙手可熱 |
炙:烤。熱得燙手。比喻氣焰盛;權勢大。 |
學而時習之 |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復習它。 |
言而無信 |
信:信用。說話不算數;沒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繁文縟節 |
文;節:舊時指禮節;縟:繁重。繁瑣過多的禮節、儀式。也指繁瑣多余的事項或手續。 |
溢于言表 |
超出言語以外。指某種思想感情雖未說明卻能使人體會出來。 |
官僚主義 |
指只發號施令而不考虛實際問題的工作作風,即當官作老爺的工作作風和領導作風。 |
隳肝瀝膽 |
隳:毀壞;瀝:液體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誠無比。 |
偶一為之 |
偶:偶爾;偶然;為:做;干;之:代詞;代某件事。偶爾做一回。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責。《紅樓夢》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這里,沒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會他們去。” |
室徒四壁 |
猶言室內空無一物。喻貧窮。 |
鬼頭鬼腦 |
形容舉止詭秘;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不置可否 |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 |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
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同“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
顧景慚形 |
看著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謂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 |
取之不盡 |
拿不盡。形容極其豐富。 |
氣味相投 |
氣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來。指人思想作風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
過門不入 |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職守,公而忘私。 |
當頭棒喝 |
當頭:迎頭;喝:大聲喊叫。原是佛教用語。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足不出門 |
同“足不出戶”。 |
霜露之悲 |
對父母先祖的悲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