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的成語故事

拼音wàn lǐ cháng chéng
基本解釋指我國長城。也比喻國家所依賴的大將。現也比喻人民的軍隊。
出處《南史·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的典故
檀道濟是南朝高平人。宋武帝北伐時,道濟當先鋒,仗打得很艱苦,占領洛陽時,抓了四千名俘虜。眾將想殺了他們示威,道濟說:“我們是來吊民伐罪的,怎么能濫殺無辜呢?” 全都放了,為南宋軍贏得了民心。
宋文帝七年,南宋軍在滑臺受挫。文帝派道濟去救援,在壽張大破北魏軍,20多天打了30多場仗,終于進抵歷城(山東濟南)。這時滑臺已經失守,而且道濟部隊的糧食沒了,有人報告了北魏軍,大家都很害怕。道濟卻不慌不忙,命令士兵夜里在大帳中用斗量沙子,在沙子上灑上僅有的糧食,這樣量了一夜,第二天命令眾將士身穿重甲南撤,自己穿著布衣,坐在馬車上,談笑自若跟在最后,南宋軍安全返回。自此北魏軍很怕他,士兵們用他的像來避邪。
后來文帝聽信讒言把道濟殺了。死時,道濟瞪圓著眼,把頭巾摔在地上,說:“你們不是在毀自己的萬里長城嗎?”
道濟死后十四年,北魏軍打到江北的瓜步。在一江之隔的石頭城上,宋文帝感慨地說:“如果檀道濟還活著,不會讓他們這樣的。”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萬里長城)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 成語 | 歷史出處 |
|---|---|
| 絲來線去 | 《朱子全書·論語》:“但顏子得圣人說一句,直是傾腸倒肚是了,更無許多廉纖纏繞,絲來線去。” |
| 遏惡揚善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
| 顛沛流離 | 宋 張世南《游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
| 先聲奪人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軍志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
| 損人不利己 | 魯迅《書信 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的。” |
| 舉善薦賢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 珠宮貝闕 | 戰國楚·屈原《九歌·河伯》:“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 |
| 三長兩短 | 明 羅貫中《三遂平妖傳》:“萬一些后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活命。” |
| 十羊九牧 | 《隋書 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
| 暴取豪奪 | 宋 蘇軾《策斷上》:“國用不足,則加賦于民,加賦而不已,則凡暴取豪奪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