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其果的成語故事

拼音zì shí qí guǒ
基本解釋自己吃自己種下的惡果。形容自己做壞事;自己受害。
出處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自食其果的典故
宋朝時期,有位大官名叫丘浚的人去拜訪一位和尚,但和尚看見丘浚的打扮不像是做官的人,于是對他不理不睬,態度非常不禮貌。這個時候,來了位高級軍官的兒子,那位和尚看他穿著打扮非常氣派,便立刻滿臉笑容、必恭必敬地走上前招待。丘浚看到這一切很生氣,等到那個軍官的兒子離開后,憤怒地問和尚說:“你為甚么對我這樣不客氣,而對他又那么好呢?”
和尚口才很好,說:“你誤解了!我表面上對他客氣,但內心未必對他客氣;而內心對他客氣的,就沒必要表面客氣。”
這時丘浚手中剛好有支拐杖,一怒之下,向和尚的頭上打去,說道:“按照你的邏輯,打你就是愛你,不打你就是恨你,那么我只好打你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自食其果)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謝扶民《壯族人民優秀的兒子韋拔群》:“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 |
龍騰虎躍 | 唐 嚴從《擬三國名臣贊序》:“圣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
春山如笑 |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訓》:“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
因噎廢食 | 漢 劉向《說苑》:“一噎之故,絕谷不食。” |
姹紫嫣紅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
酒后茶余 | 魯迅《而已集 黃花節的雜感》:“從別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鄉--的例子推想起來,當時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沒有什么意見,若干人當作酒后茶余的談助的罷。” |
夷為平地 | 孫犁《我的綠色書》:“為了方便,把假山、小河,夷為平地,抹上洋灰,使它寸草不生,成了停車場。” |
絆腳石 | 毛澤東《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至于蔣介石呢,他消極抗戰,積極反共,是人民抗戰的絆腳石。” |
難上加難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七回:“所有上條陳一事,竟是難上加難。” |
刀耕火種 | 宋 陸游《雍熙請機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種,以今別是生涯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