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顧之憂的成語故事

拼音hòu gù zhī yōu
基本解釋顧:回視;后顧:回過頭照顧。指來自后方或?qū)淼膽n患。
出處北齊 魏收《魏書 李沖傳》:“朕以仁明忠雅,委以臺(tái)司之寄,使我出境無后顧之憂,一朝忽有此患。”
后顧之憂的典故
北魏有名宰相李沖辦事認(rèn)真公正,深得孝文帝的信賴。孝文帝每次出征,他都將朝中的事打點(diǎn)得井然有序。李沖病故后,孝文帝痛惜不已,在他的墓前說道:“我如出征,朝事交給你就無后顧之憂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后顧之憂)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說東道西 |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師哪有工夫聽別人說東道西?” |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艾煊《大江風(fēng)雷》第五部:“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就打斷了她的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
鬼怕惡人 | 舊題宋·蘇軾《艾子雜說》:“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禍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惡人也。’” |
胸有成竹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gè)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喜新厭舊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不怕你有喜新厭舊的心腸,我自有移星換斗的手段。” |
十羊九牧 | 《隋書 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
昂藏七尺 | 明 汪廷訥《種玉記 奇術(shù)》:“天付昂藏七尺軀,尋章摘句懶攻儒。” |
目不斜視 | 清 李汝珍《鏡花緣》:“都是目不斜視,俯首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