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所底止的成語故事

拼音mí suǒ dǐ zhǐ
基本解釋謂沒有止境。
出處《詩經·小雅·祈父》:“胡轉予于恤,靡所底止。”
暫未找到成語靡所底止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靡所底止)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 成語 | 歷史出處 |
|---|---|
| 反手可得 | 《荀子·非相》:“誅旦公,定楚國,如反手爾。” |
| 初出茅廬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
| 心灰意懶 | 元 喬吉《玉交枝 閑適》曲:“不是我心灰意懶,怎陪伴愚眉肉眼?” |
| 著手回春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 |
| 靡所底止 | 《詩經·小雅·祈父》:“胡轉予于恤,靡所底止。” |
| 普天同慶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百猥頒厚賚。” |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 長命富貴 | 《舊唐書 姚崇傳》:“經云:‘求長命得長命,求富貴得富貴。’” |
| 當仁不讓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朱熹集注:“當仁,以仁為己任也。” |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