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的成語故事

拼音gāo wū jiàn líng
基本解釋建:倒水,潑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從高層頂上傾倒。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高屋建瓴的典故
楚漢相爭時,漢王劉邦的大將韓信東征西討,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居功自傲,有點飄飄然起來。平定齊地后,他寫信給劉邦,要求把自己封為“假(代理)齊王”。劉邦得知后,非常惱怒,罵韓信是白日做夢!他的屬下張良看完信,勸道:“目前,我方不利,楚軍尚強,韓信又掌握著很大一部分兵權,大王不如順水推舟,答應他的要求。”劉邦心領神會,派張良為特使,帶了王印,去封韓信為齊王。韓信非常高興,答應迅速發兵攻打楚霸王。
漢軍在垓下設下埋伏,韓信擔任三軍統帥,并請劉邦守住大營。韓信有勇有謀,楚霸王戰敗,拔劍自刎。劉邦擔心韓信位高權重,就收了他的兵權,奪了齊地,改封他為楚王。
公元前202年,劉邦做了皇帝,即漢高祖。不久,有人告發說,韓信把項羽的大將鐘離昧窩藏在家里,看來是想造反。此事傳到韓信那里,有人勸道:“大王何不殺了鐘離昧,表明心跡,使皇上高興吶?”韓信說:“鐘離昧素來與我有交情。我在楚營時,霸王曾經要殺我,多虧鐘離昧救了我。現在他走投無路,我怎忍心殺他?”盡管嘴上這么說,韓信最后還是當面跟鐘離昧談了。鐘離昧看透了他的心思,大罵他無情無義,自刎了。
隨后,韓信向劉邦獻上了鐘離昧的人頭。劉邦仍懷疑韓信不是真心,并命武士將他綁了起來。大夫田肯知道后,就拜見劉邦,說:“有幾件事,值得向陛下祝賀。一是韓信的束手就擒;二是陛下牢牢地控制著三秦(關中),陛下利用這雄險的地勢,來控制、駕御諸侯,就如從高高的屋脊上把水從瓶子里倒下去。”田肯又說,“齊地兩千多里,七十余城,非常重要,控制著這里,便可以一當十。如此重要的地方,非親子弟是不能封他做齊王的。”
劉邦聽出了田肯婉轉地為韓信求情的意思。因為定三秦、平齊地,主要是韓信的功勞。于是,劉邦赦免了韓信,只是將他降為淮陰侯。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高屋建瓴)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法眼宗 西余體柔禪師》:“進前即觸途成滯,退后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輕而易舉 | 《詩經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輕而易舉,然人莫能舉也。” |
簞瓢屢空 |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
白日見鬼 |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第六卷:“在京師時有語曰:‘吏、勛、封、考,筆頭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見鬼。’” |
結駟連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子貢相衛,而結駟連騎,排藜藿入窮閻,過謝原憲。” |
敲詐勒索 | 曲波《林海雪原》:“專門糾察庫侖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為非作歹,敲詐勒索,無惡不作。” |
困而不學 |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時至運來 | 南朝 宋 顏延之《大筮箴》:“時至運來,當在三五。” |
大張旗鼓 | 清 張春帆《宦海》:“李參戎帶著這些人陸續出了鎮南關,便大張旗鼓,排齊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前進發。” |
信以為真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來歷,信以為真,把他十分敬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