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無蹤的成語故事

拼音lái qù wú zōng
基本解釋蹤:腳印。來時去時都看不見蹤影。形容出沒極為迅速或隱秘。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一回:“拿著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來無影,去無蹤。”
暫未找到成語來去無蹤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來去無蹤)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自拔來歸 | 《新唐書 李勣傳》:“三年,自拔來歸,從秦王伐東都,戰(zhàn)有功。” |
食不充口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無那晚夕的。” |
頤指氣使 | 唐 元稹《追封李遜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遜等有地千里,有祿萬鐘,頤指氣使,無不隨順,所不足者,其唯風樹寒泉之思乎!” |
靡所底止 | 《詩經·小雅·祈父》:“胡轉予于恤,靡所底止。” |
空穴來風 | 戰(zhàn)國 楚 宋玉《風賦》:“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
富貴驕人 | 《陳書 魯悉達傳》:“悉達雖仗義任俠,不以富貴驕人。” |
德容言功 | 語出《禮記·昏義》。見“德言容功”。 |
曉以大義 | 吳玉章《從甲午戰(zhàn)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第十四篇:“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合欲曉以大義。” |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 郭澄清《大刀記》第十章:“千錘打鑼,一錘定音——隊長,你就決定吧。” |
勞民傷財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