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珠還的成語故事

拼音hé pǔ zhū huán
基本解釋合浦:漢代郡名,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循吏傳 孟嘗》:“(合浦)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嘗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
合浦珠還的典故
東漢時,合浦郡沿海盛產珍珠。那里產的珍珠又圓又大,色澤純正,一直譽滿海內外,人們稱它為“合浦珠”。當地百姓都以采珠為生,以此向鄰郡交趾換取糧食。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機貪贓枉法,巧立名目盤剝珠民。為了撈到更多的油水,他們不顧珠蚌的生長規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撈。結果,珠蚌逐漸遷移到鄰近的交趾郡內,在合浦能捕撈到的越來越少了。合浦沿海的漁民向來靠采珠為生,很少有人種植稻米。采珠多,收入高,買糧食花些錢不在乎。如今產珠少,收入大量減少,漁民們連買糧食的錢都沒有,不少人因此而餓死。漢順帝劉保繼位后,派了一個名叫孟嘗的人當合浦太守。孟嘗到任后,很快找出了當地漁民沒有飯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廢除盤剝的非法規定,并不準漁民濫捕亂采,以便保護珠蚌的資源。不到一年,珠蚌又繁衍起來,合浦又成了盛產珍珠的地方。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合浦珠還)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 成語 | 歷史出處 |
|---|---|
| 整整齊齊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打扮得整整齊齊,則等做女婿。” |
| 骨肉分離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0卷:“誰知死后纏綿,恩變成仇,害得我骨肉分離,死無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
| 望塵莫及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趙咨傳》:“復拜東海相,之官,道經滎陽,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咨不為留,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 |
| 狐死首丘 | 戰國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
| 止沸益薪 | 明·李贄《為黃安二上人書》之三:“對高潔人談高潔,已為止沸益薪,況高潔十倍哉!” |
| 萬里長城 | 《南史·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
| 角巾素服 | |
| 藏形匿影 | 《鄧析子 無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無私。” |
| 穩操勝券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傳》:“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 |
| 常年累月 | 高云覽《小城春秋》第一章:“福建內地常年累月鬧著兵禍、官災、綁票、械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