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遮天的成語故事

拼音yì shǒu zhē tiān
基本解釋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權勢;玩弄手段;蒙蔽群眾。
出處唐 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一手遮天的典故
李斯原是楚國上蔡人,后來到了秦國,勸說秦王,用金錢收買六國的諸侯大臣,收買不了的,就派人刺殺;離間六國的關系,然后派兵攻打。二十多年后,秦王統一了天下。李斯又上書說:“天下會大亂,是因為有各種學說流派,人聽進去了,心里就會想別的。現在天下統一了,請制訂完備的法令,請將諸子百家的書全部毀掉,天下就太平了。”秦始皇照辦了。
晚唐詩人曹鄴說:“用欺騙挑撥來獲取國家利益是不對的,用法律來限制人民的思想是自取滅亡。一個人的手要掩住天下人的眼睛,這怎么可能呢!(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一手遮天)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狐死首丘 | 戰國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
心里有鬼 | 莫應豐《將軍吟》第28章:“你這個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楊柳依依 | |
空費詞說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計,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愛,未必能行,使仆空費詞說耳!” |
三長兩短 | 明 羅貫中《三遂平妖傳》:“萬一些后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活命。” |
飲水思源 | 北周 庾信《征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
毀于一旦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百年累之,一朝毀之。” |
到此為止 | 陳忠實《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嘆口氣:‘完了。到此為止。’” |
之死靡二 | 《宋史·忠義傳一》:“若敵王所愾,勇往無前,或銜命出疆,或授職守土,或寓官閑居,感激赴義,雖所處不同,論其捐軀徇節,之死靡二,則皆為忠義之上者也。” |
見危致命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